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沈文荣:为夺取“双胜利”贡献“沙钢力量”

2020-03-18 09:28:00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随着疫情形势积极向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成为当下“主题”。如何夺取“双胜利”?日前,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行政中心接受了省、市媒体联合采访,从疫情应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畅谈“沙钢经验”,阐述独到见解。

  毫不动摇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强大的把控能力,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我们对生产组织,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是毫不动摇的,甚至超额完成。”沈文荣底气十足,虽然钢铁上下游停产、交通运输封闭、原辅材料紧张等因素,造成了短期库存增加、产量效益下降,但随着交通运输基本畅通,原辅料供应基本满足,99%职工到岗,社会大环境对沙钢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底气何来?“长期积累的企业文化、精神,不仅树立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共克时难的坚定信念和良好心态,更锻造了过硬的队伍素质、应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沈文荣说,春节前沙钢已经组织了充足的原材料,疫情之后沙钢将进一步加快技改步伐,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来提升产能、增加市场份额。

  “钢铁需求是最能反映整个工业经济的风向标。中央目前出台的政策对恢复生产和消耗库存有很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沈文荣思路清晰、目光敏锐,他表示,“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

  疫情压制了部分消费需求,这其中不少是“迟到”,但不会“缺席”。沈文荣指出,随着全国各行各业复产和项目恢复建设,加上“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行业以及大数据、计算机、太阳能等新兴行业对钢铁这一基础材料的需求量不会低于去年,虽然存在上下游弹性波动,但沙钢的产能仍会“逆势”上升3%~5%。

  “沙钢与国家目标同频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一定能圆满实现目标,沙钢的‘九五’规划不但能完成而且能超额完成。”沈文荣坚定地说。

  开放引领 钢铁与大数据同时发力

  综合来看,疫情短期内会带来“阵痛”,但不会影响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时,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生产生活业态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趋势逐渐显现。这种趋势与国家大开放政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交织之下,沙钢坚持开放引领、“钢铁+大数据”的发展优势正转化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满足国内经济和市场需要的情况下,加大出口力度,让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沈文荣表示,未来五年产品出口的力度不能放松是一个基本战略。

  钢铁主业方面,未来五年沙钢将加大矿山投资力度,寻找新的合作机会,赢得发展主动权;与技术领先的欧美钢铁企业合作,在超薄带已经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再建2-3条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沈文荣谈到,在做强钢铁主业的基础上,沙钢还将在欧洲、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数据产业上投资40-50亿美元,力争用3-5年时间把GS建设成为世界前三的大数据公司。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贴国家战略,我们还将补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数据站网络,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沈文荣表示。

  “做大必须围绕做强,不要为做大而做大。”谈到“做大做强”,沈文荣提出,“首先要有目标,在实际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做大。要分析行业特点,小而专也是发展方向。就钢铁行业来说,应按照国家战略,增加集中度、形成集团、实现有效管控。”

  精神支撑 坚定高质量发展

  “没有精神就无法发展。”沈文荣认为,一个地方要有精神、担当、境界,“张家港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企业亦是如此,45年发展历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登攀的“沙钢精神”早已融入血液,渗入骨髓,扎根心底,支撑着沙钢在困难中寻得希望。

  而今,这种“精神”正指引着沙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沙钢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已经达到80%、90%,信息化已经全面实施,智能化正在有计划逐步推进。”沈文荣说,到2020年结束,我们要有500个岗位由机器人取代,未来新的五年规划,还有1000个岗位要由机器人来代替,逐步向工业4.0迈进,实现人均产钢量世界领先。

  高质量还体现在绿色发展上。近年来,沙钢集团投资200多亿元进行环保提标改造,实施水、气、固废、噪声“四大治理工程”发力“超低排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百年沙钢”的初心。  

  “环保事关全国经济、企业发展和百姓生活、职工健康,必须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沈文荣掷地有声地说,“搞好环保义不容辞,投入再大也不为过。”

  沈文荣的话语中处处流露着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对未来发展的远见。在他的带领下,4万名干部职工正以奋进之姿,为夺取“双胜利”贡献着坚强的“沙钢力量”。

  

  (黄超)

来源:沙钢集团

编辑:杨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