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突围打样 迈向一流——孟繁英代表谈再展包钢雄风思路

2023-03-15 15:4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包钢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总目标,以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谱写‘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的新篇章。”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专访时表示。
  对包钢来说,2023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围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包钢提出了“突围打样、重振雄风、做强包钢,齐心协力做有尊严、受尊敬的企业”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在专访中,孟繁英就两会建议、钢铁与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国企改革成效与方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独家回应。
  “3个建议是关于稀土的‘一揽子’建议”
  “这次我一共带来4个建议。”孟繁英分享道,分别是《关于提高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关于拓展稀土应用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建议》《关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建议》和《关于建立中国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的建议》。
  “前3个都与稀土资源密切相关,是关于稀土的‘一揽子’建议。”孟繁英解释如此重视稀土的原因在于,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发展稀土产业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包钢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独有的超大型铁、稀土、铌等多金属共生矿,稀土储量世界第一、铌储量世界第二,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宝库,对我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下游高端应用产品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制约了我国稀土全产业链发展。因此,把稀土资源利用好、把稀土产业发展好,提升稀土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将产业优势向中下游延展,使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是维护我国稀土产业稳定的重大课题。”孟繁英指出,“稀土产品在‘双碳’领域的应用,距离应用强国也还有一定差距,稀土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必定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因此,孟繁英建议,加快推动在内蒙古包头建设国家级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集聚现有创新资源要素开展应用研究;以需求为导向,设立稀土应用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专项;加大研发投入,举全国之力建立拓展应用研究专项,推动解决稀土元素应用不平衡问题;统筹推进稀土跨行业发展,催生更多“双碳”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白云鄂博共伴生资源选冶以及应用技术攻关,加强对白云鄂博资源进一步勘探,摸清资源“家底”,提升国家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希望通过建议的落地落实,更好地肩负起龙头企业在稀土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责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为推动我国由‘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加速转变提供重要推力。”孟繁英这样阐述自己的初衷。
  关于第四个建立中国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的建议,孟繁英认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绿色低碳发展问题。”她分析道,目前,国外EPD平台数量多、认证体系丰富、业务体系较为成熟。反观国内EPD认证体系,起步晚,认证平台数量少,认证体系不完善,缺乏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对话渠道。国内企业有EPD认证需求时,多选择国外公司进行认证,风险高、费用高。
  “因此,我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组建中国EPD平台,规范EPD平台运行相关制度和管理流程,集中各行业力量强化EPD平台技术支撑。同时,要与国外的EPD平台互动交流,打通国内外标准化语言对话渠道,解决好绿色贸易中的各种问题。”孟繁英表示。
  “钢铁与稀土相生相伴的特殊性无与伦比”
  “作为一家内陆型钢企,包钢的高质量发展优劣势兼具。”孟繁英指出。
  她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包钢产品最活跃的销售地带在东南沿海地区,基于天然的区位特点,运距长、运输成本高、运输不畅是制约包钢产品销售的最大瓶颈,这是无法改变的不利因素。“但包钢所处的西北地区,正是煤炭、冶炼辅料等原燃料富集区,同时坐拥独具特色、储量丰厚的资源宝库,有着特殊的发展优势。”她说道,白云鄂博矿铁、稀土、铌、钪、萤石的丰富储量,决定了包钢必须走符合自身资源特色的发展之路。
  “客观来讲,包钢钢铁业务放置在全国大盘中,并不占据优势,但钢铁与稀土相生相伴的特殊性又无与伦比。所以我们提出“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发展方略,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孟繁英表示,“目前,稀土产业在包钢(集团)公司总营收中占比约30%。我们要以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稀土产业,不断提升稀土产业在集团公司总营收的占比,未来或超钢铁产业。”
  孟繁英强调,2023年,包钢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上的讲话,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入转变发展方式,让包钢资源特色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效果不断释放出来。
  这其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包钢首要发力的领域。“在包钢,无论是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链延伸,还是稀土钢的深度研发,都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党和国家需要我们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担当使命,真正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孟繁英指出。
  基于此,包钢将精准科研定位,把自身发展方向放置在中国式现代化最需要的环节,破解技术难题;通过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励科研技术人员报国斗志;通过人才引进和本土化人才培养,让人才有更好的“栖息”条件。
  孟繁英坦言,稀土产业发展、科技研发、高值高效利用是非常艰辛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有许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需要攻克。“这需要包钢带头、举全国之力展开系统攻关,一个链条一个链条地研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攻克,真正发挥出稀土‘国之重器’的强大作用。”她强调。
  “我们还将高度聚焦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深化改革、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立志在新阶段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孟繁英表示。
  “将研究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的思路和举措”
  改革成效在内蒙古自治区改革考评中获得A级;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获得表扬;经验材料编入《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这是包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取得的一系列史性成果和深刻变革。
  孟繁英表示,分维度来看,包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效是多维立体的。
  从思想层面出发,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实现新突破,中国特色国企改革之路成为普遍共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越走越坚定。“具体来说,就是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稀土为重心战略转型理念得到牢固树立,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孟繁英表示。
  从制度层面深化,包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聚焦“财务成本高、制造成本高、物流成本高、人工成本高、资产运营效率低、工作效率低”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行“四降两提”创新性改革;针对机构、人员、薪酬等,大胆实施“三项制度”改革;面对冗员、历史沉积问题,刀刃向内实行“瘦身健体”全面性改革;致力于建设一流企业,推动“对标一流”加速度改革;为激发企业活力,实行“以混促改”深入性改革;依照建立现代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实行“依法治企”系统性改革。
  从实践层面验证,广大干部职工对改革高度认同、合力推动,形成了改革的强大之“势”,国有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的署名文章中提到,要根据形势变化,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这为新一轮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将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用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这两个途径,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研究本企业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的思路和举措,下好‘先手棋’。”孟繁英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同时,包钢还将继续坚持改革的政策性、系统性、独创性、改革的连续性,不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不停歇;将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为改革路径,推动“一利五率”指标取得新突破,为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奠定基础。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