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做数字经济的“筑路者”——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

2024-03-11 10:26:00

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
记者 刘经纬 报道
 
  “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对外输出,助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两会报道组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通讯要做数字经济的“筑路者”。
图为苗伟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苗伟今年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苗伟认为,在当前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国家明确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在这一框架下,数字经济被赋予核心驱动力的地位,将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重路径,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具体来说,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将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以“数”谋“新”,数字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信息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其次是加“数”向“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利用新兴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即通过“数”“实”深度融合,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苗伟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兴通讯将勇担时代使命,充分发挥自身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全栈技术能力,从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强化核心技术创新、深化行业应用赋能三方面着手,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扎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以实现与国家政策和产业趋势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苗伟介绍,在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底座方面,中兴通讯一方面锚定网络演进方面,打造极致性能的网络连接,推出了极简架构、极强性能的全场景网络解决方案,提供空天地海立体化的覆盖能力,同时面向5G-A推出了智能超表面、子带全双工、通感算控一体化等前沿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泛在多样的智能算力。在端到端智算基础设施方面,中兴通讯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包括高性能AI服务器、高带宽存储、高速无损网络等硬件设备,以及智算资源管理平台和AI开发平台等软件支持;在智算大模型方面,自主研发星云系列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领域知识增量预训练多个领域大模型,包括编码大模型、通信大模型、园区大模型等,并已应用于多个具体场景。“未来,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丰富应用场景,真正帮助客户用好AI,实现降本增效提质。”苗伟说。
  在激活数实融合价值,助力产业升级方面,过去几年,中兴通讯全力贡献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提供包括全栈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全球化的服务能力,携手产业和行业伙伴加快推进数智化创新应用的规模化商用,在工业现场网、工业制造、矿山、钢铁、港口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标杆案例。在内部,中兴通讯以南京滨江智能制造基地为样板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成功上线24大类、110余项工业融合创新应用,实现了CT(通信技术)、IT(信息技术)、DT(数字技术)与OT(运营技术)的全面融合,实现了生产和运营的全面优化,正向效率、成本和质量整体最优的极致滨江迈进。在外部,中兴通讯结合自身实践,在“1个数字星云平台”的基础上,以“N种价值场景”为突破口,携手超过1000家头部合作伙伴,在15个行业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标杆项目,为客户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
  在强化核心技术创新,筑牢产业根基方面,面对数字科技逐渐深度渗透千行百业的大趋势,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强化创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致力于从芯片、器件、材料、算法和架构等底层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强劲数字引擎。“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推动公司在底层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加快从CT领域拓展至IT领域,从全连接公司向算力公司拓展。”苗伟最后说。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