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观点评论

铁矿石指数在100美元/吨一线上下震荡—— 这走势能否持续?

2022-09-22 10:09:00

  2022年初以来,62%品位进口铁矿石普氏指数以120美元/吨为起点,先涨后跌,高点在160美元/吨附近,低点在100美元/吨一线震荡,7月、8月均价分别为107.22美元/吨、104.8美元/吨。截至目前,9月均价低于100美元/吨。今年1月—8月份62%品位进口铁矿石普氏指数均价为131.15美元/吨,同比下跌28.7%(去年1月—8月份均价为184美元/吨),是钢材及其主要原料中降幅最大的品种。与之相对应,同期国内优质主焦煤、一级冶金焦均价分别同比上涨53%、16.8%。
  目前,铁矿石价格呈现“反弹无力、下有强底”的特点。反弹无力的原因主要在于钢铁下游需求同比大幅萎缩,房地产下行周期及疫情多点散发引发消费疲弱、预期转弱。其中,房地产是2022年钢铁需求预期中的较大利空。虽然疫情加剧市场预期转弱,但其自身周期性规律是更为本质的原因。
  2016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连续6年同比增长,且复合年均同比增速达7.4%。其中,2021年同比增速为4.4%,主要表现为“高开工、高施工、低竣工”(新开工、施工及竣工面积复合年均同比增速分别为4.3%、4.8%和0.2%)的特征。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始于去年下半年,以恒大暴雷为转折。截至目前,与螺纹钢需求较为相关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已连续12个月同比负增长,且降速逐渐扩大至今年1月—7月份的36.1%,较去年同期的下降0.9%回落35.2个百分点;与板材需求较为相关的房屋竣工面积则同比下降23.3%,较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去年1月—7月份同比增长25.7%)。
  据相关专业机构统计,目前在我国钢铁下游消费结构中,大约一半的用钢需求来自建筑行业。其中,仅房地产一项约占钢材总需求的35%,基建约占20%。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基建在基建项目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基建行业平均用钢强度更加低于房地产行业。与传统基建项目相比,近年来保持较高投资增速的风光电大基地、特高压、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建用钢量相对有限,对应的用钢价格与铁矿石价格关联度也更低。因此,基建投资对钢铁需求的支撑作用实际已边际递减,只能起到部分补充作用,难以稳健托举起用钢总需求和钢材市场。
  工程机械用钢需求约占钢材总需求的15%,是仅次于房地产和基建的重要用钢领域。但鉴于今年春节后疫情多地反弹、美联储连续“暴力”加息以及俄乌军事冲突加剧、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基建投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多有停工停产现象,致使项目有效开工率不足,工程机械用钢量也随之大幅下滑。以我国挖掘机产量为例,今年1月—7月份挖掘机产量同比下降25.6%,国内销量几乎腰斩(同期出口量同比增长72.3%)。2016年—2020年,挖掘机产量连续增长,复合年均同比增速高达37.5%,直至2021年同比增速才跌破两位数,降至5.4%。随着新型基建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基建项目,市场对工程机械板块的用钢需求难以抱有过高的期望。
  据专业机构预测,本轮房地产周期将比此前每轮的下行周期都长,长时间保持“稳而不强”的概率较大,进而推动行业产能出清和企业负债率压降。只有重新调整自身供求关系,我国钢铁行业才能更好地应对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海运矿供需格局下,我国铁矿石短期需求变化最能影响铁矿石实际成交价格。我国铁矿石需求直接取决于生铁及粗钢产量,而我国生铁及粗钢产量又将取决于下游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测算,今年1月—7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约5.8亿吨,同比下降6.7%(减少4192万吨)。同期生铁产量同比下降4.5%(减少2260万吨,折算62%品位铁矿石减少3620万吨)至5.11亿吨,粗钢产量同比下降6.4%(减少4005万吨)至6.09亿吨。与近年来的测算数据相比,今年钢铁供求关系稍显宽松,供给端调整也略滞后于下游需求变化,因而,成本支撑成为影响钢材及铁矿石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进口矿供给方面,1月—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6.2715亿吨,同比下降3.3%(减少2158万吨),其中增量均来自澳大利亚(同比增5%,增加1975万吨)。尽管我国铁矿石消耗同比下降约3620万吨(折算62%品位铁矿石),但进口矿依赖度反而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至78.9%,使得进口矿实际消耗量同比基本持平。该数据与我国原矿及铁精粉产量同比下降的幅度相吻合。1月—7月份我国铁精粉产量约1.25亿吨,同比下降2.73%(减少405万吨);原矿产量为5.72亿吨,同比下降3.3%。
  如果说,以房地产为主的钢材下游需求导致钢矿价格低位反弹,成本则成为阻碍钢矿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较强支撑。据淡水河谷财务季报,随着全球通货膨胀水平提高,今年第二季度其粉矿业务息税折旧摊销前盈亏成本为58.4美元/吨(CFR中国)。目前,巴西南部及东南部低品位矿售价在70美元/湿吨~80美元/湿吨之间。考虑到航运成本及俄乌军事冲突的复杂性,如果原油价格下跌,则可能带动我国进口矿到岸成本支撑下移,反之成本支撑上移。
  过去5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不超过1%,且2019年淡水河谷溃坝、澳大利亚台风多发、巴西暴雨等自然灾害较多,供给端稳定性变差。同时,房地产处于上行周期,钢铁下游需求增长推动钢矿价格持续上涨,同时高矿价引发市场热议。未来5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年均增速若能上升至2.8%左右,在全球经济衰退或类滞胀环境下,铁矿石供需基本面将无力推动铁矿石价格进一步上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来铁矿石供应链战略管理在国家层面提上议程。不论是“基石计划”还是近期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均旨在尽快改善我国钢铁工业铁元素资源的来源结构,平抑铁矿石因供应高度集中、短期波动引发矿价过快上涨的可能性,进而在量、价两个层面更好保障我国铁矿石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升我国初级产品的供给质量。
  从中长期看,铁矿石供需基本面亦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经济经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率及人均粗钢消费量均达到较高水平,距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已不远。从美国和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看,其粗钢产量于1973年同时达到峰值(美国:1.368亿吨,日本:1.19亿吨)。此后,美国粗钢产量在1982年跌破1亿吨,再之后年均粗钢产量仅为8800万吨,距离高峰值降幅高达36%;日本粗钢产量则在峰值过后保持年均1.05亿吨的粗钢产量,距离高峰值下降12%。考虑到我国国情以及全球化进程遇阻,我国粗钢产量大概率在“十四五”达到峰值,在未来10年内迎来钢材消费量的全面峰值,之后必然见顶回落。另一方面,高矿价、美元周期等因素刺激海外新增矿山的投资决心,供给存在潜在增量。其中,西芒杜铁矿项目有望成为全球钢铁行业潜在的“革命性力量”。据相关消息,该矿藏的铁矿石平均品位达65.5%,超过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潜在储量约100亿吨,项目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亿吨~1.5亿吨,即全球目前总产量的5%~7%,最有希望成为左右海运铁矿石供应格局特别是价格的新生势力。
  最后,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今年钢铁冶炼成本结构发生变化,碳元素成本明显高于铁元素。预计在较长周期内,在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使得钢矿供需基本面预测将变得更为复杂。但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铁矿石价格走向总体仍是由供需基本面决定,由宏观环境及经济增长决定其价格趋势。(江秀霞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