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国际钢铁

必和必拓携手中国宝武及3所知名大学共同开发低碳炼钢技术

2022-02-18 08:43:00

  本报讯(记者朱晓波)近日,必和必拓与中国宝武及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3所中国知名大学签署了为期多年的研究合作协议, 将在低碳炼钢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钢铁行业的低碳化进程。
  据悉,以研究合作协议为基石,必和必拓将与中国宝武及3所大学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可行的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图,并探索优化富氢气体在炼铁工艺流程中的应用。
  早在2020年11月份,必和必拓便与中国宝武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必和必拓计划在5年内投资3500万美元,支持中国宝武开发低碳炼钢技术,开展试点项目和工业规模试验,并与行业各界共享知识,包括智能用碳(SCU)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此次签署的研究合作协议,是必和必拓和中国宝武落实合作备忘录的重要里程碑。
  “3所知名高校的深厚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实力将为研究成果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必将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做出重大贡献。”必和必拓集团全球市场营销总监何睦凯(Michiel Hovers)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钢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全产业链通力合作,才能实现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必和必拓期待研究项目结出累累硕果,我们将与中国宝武及3所大学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造福全人类。”
  中国宝武集团总经理助理肖国栋表示:“任何一家钢铁企业都难凭一己之力实现低碳转型。钢铁行业需要一个开放的全球化平台,共同探索低碳技术路线图,并向世界展示在重塑低碳价值链的进程中,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所倾注的努力和共同开拓的前景。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宝武致力于携手钢铁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在推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其技术路线图和可行性研究意义重大,能够沉淀知识和经验,推动该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我们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必和必拓、中国宝武合作,共同探索和制订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图,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李启厚教授表示:“焦炉煤气作为传统钢铁冶炼流程的副产品富含较高浓度的氢气,在绿色氢气持续降本的过渡阶段,焦炉煤气在炼铁工艺流程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依托必和必拓以及中国宝武建立的平台,中南大学将充分发挥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工程等双一流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其在国际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加强技术研发,加速该技术的落地与应用,为世界钢铁工业低碳绿色转型提供新动能。”
  东北大学科研院院长王强表示:“东北大学在矿物加工、钢铁冶金、材料制造等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雄厚的科研基础,包括氢基炼铁技术,众所周知,氢基炼铁技术是钢铁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技术之一。此次能与必和必拓以及中国宝武在该领域开展合作,可谓机会宝贵。我们将结合各方优势,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应用,我们相信这将成为价值链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国冶金报》(2022年2月18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