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国际钢铁

必和必拓与河钢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碳捕集与利用技术试点

2023-03-27 16:07:00

  本报讯(记者朱晓波)近日,必和必拓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钢集团)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联合开展碳捕集与利用技术试点项目。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通过本次新的合作项目,必和必拓将支持河钢集团在其国内钢厂开展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中试规模试点。该试点项目将开发和测试用于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通过重点测试新型碳捕集技术(真空变压吸附,VPSA)和两种碳利用技术(炉渣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向蛋白质的生物转化)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与此同时,必和必拓还将支持河钢集团在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河北宣化)碳捕集气高效脱硫剂的研发和工业利用,以支持直接还原铁(DRI)约6万吨/年捕集后二氧化碳在食品或工业领域的应用。

  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表示:“携手河钢集团构建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并在其河北基地开展新型碳捕集技术试点,是必和必拓与钢厂并肩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又一重要突破。此前,必和必拓于202210月宣布了与安赛乐米塔尔、三菱重工工程公司和三菱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碳捕集技术试点项目。河北省的钢铁产量约占中国总产量的20%,是必和必拓支持未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在必和必拓的支持下,河钢集团还将试点利用捕集处理后的二氧化碳,生产可销售碳制品及废渣矿化。”

  必和必拓与河钢集团于2021年签署了共同研究和探索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路径的合作备忘录,并于2022年携手河钢集团及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发起第一阶段的研发工作,本次合作进一步充实细化了备忘录中所确立的工作领域。在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必和必拓还为河钢集团的强化块矿利用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项目位于其在河北省内的生产基地,通过开发能够提升直接入炉块矿使用比例的新工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Mike Henry)表示:“河钢集团是全球钢铁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亦是必和必拓铁矿石业务的重要客户之一,双方的本次合作为钢铁行业在促进CCUS广泛应用和显著降低钢铁冶炼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方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一项目体现了我们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表明了双方朝着2021年合作备忘录中所确立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双方促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意愿的重要体现。”

  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表示:“必和必拓是全球知名的综合性资源公司,也是在钢铁行业减碳发展领域与河钢拥有一致追求的长期合作伙伴。本次项目的签约是继双方2021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以来的又一个里程碑,拉开了双方在钢铁行业共同探索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于勇董事长还表示:“河钢集团致力于成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探索者与践行者,将CCUS确定为低碳突破性技术和河钢集团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河钢将继续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深化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厚植于心、深耕于行,持续在绿色低碳领域勇毅前行。”

  在双方2021年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必和必拓计划在三年内投入1500万美元,用于与河钢集团共同探索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路径,必和必拓将使用这部分资金为双方此次最新达成的合作项目提供资助。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