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全球经济增长风险仍存 中国反之明年经济或增长6.3%

2018-12-26 09:03:00

  时至年末,明年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走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018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9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该蓝皮书指出,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复苏进程后,2018年全球经济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始企稳回暖,全球制造业回升,国际需求增长,宽松的金融环境也对企业投资形成良好支撑,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回升到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较高水平,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经济增长的信心有所增强。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将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增速保持在3.5%左右。

  全球经济增长风险仍存

  该蓝皮书指出,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再次反复。首先是全球经济的核心增长动力依然缺乏。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全球范围共识的一致性和结构性增长主题,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效率低下分别是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顽疾,全球经济复苏更像是一次效率的再分配过程,同时,高杠杆率下的金融市场风险正在聚集,更令人担心的是,长期的低速增长可能形成心理惯性,当前经济效率模式正在被适应。

  其次是发展的不均衡和全球治理手段的不协调。自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全球经济刺激政策出现分化,而前期大量注入的资本存在流动性错配风险,国际市场的博弈可能进一步加剧竞争性汇率贬值,全球金融市场的无序流动可能导致金融和汇率市场的波动。

  最后是非经济因素的冲击。当前,失衡的经济发展状态与文化、宗教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相叠加,可能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极右翼势力正在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而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也正在脱离单纯的经济利益争端,转向政治因素的扩大化,这不仅直接冲击长期建立起来的全球贸易格局,更对全球分工和产业链条造成潜在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就业水平提升和收入分配状况改善。

  明年中国经济或将增长6.3%

  该蓝皮书表示,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预测,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3%,比今年略微减少0.3个百分点。从定性分析上看,这种预测结果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现实情况相一致。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自2012年进入拐点以来逐年持续下滑,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低位运行;而资本存量增速也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降而下滑,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短期内很难得到显著改变,这意味着2019年我国GDP潜在增长率依然在适当区间内小幅下滑。

  从需求侧角度来看,首先,2019年我国投资趋于合理和稳定。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稳定投资、保持投资增长的意愿加强。虽然2018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有些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但是9月国务院要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聚焦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按照既不过度依赖投资也不能不要投资、防止大起大落的要求,将稳住投资,保持正常增长。

  二是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仍然较大。2019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交通骨干网络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公路、干线航道、枢纽和支线机场、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和养老等民生领域设施建设,都必须在2019年落地。目前,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小河流域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加快实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130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三是房地产投资趋于合理和稳定。我国城镇化发展对房地产有一定需求,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房地产市场调控、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快,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趋于合理和稳定。

  四是推动合理有效的投资初见成效。全国意向投资增速回升,反映国家有效投资政策初见成效。受国家鼓励创新驱动、布局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升级等政策的影响,从行业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抢眼,其新增意向投资额的快速增长,是我国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及产业升级的反映。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