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媒体:“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19-04-26 07:45:00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资金融通分论坛在京召开。中国财政部部长、央行行长分别就“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合作以及债务风险防范发表看法,表示将“建立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可以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会的国家和嘉宾成员越来越多能够感受到。参会的渣打集团主席韦浩思认为,在过去的六年中,“一带一路”成为一个促进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甚至可以说它有可能成为一个全球化2.0的起点。

  在世界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增速达到16%,比全球平均贸易增速快了4倍,也比中国与其他国家10%的贸易增长要高。“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有些西方国家总是质疑“一带一路”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债务风险,甚至鼓吹“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扩张的工具,不断游说相关国家和地区拒绝这项倡议。但是,这些游说活动以失败告终,因为参与其中的国家和地区都很清楚这是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合作。

  这些批评也提醒了中国以及相关参与国防范债务风险的重要性,这种风险需要被加以有效管理,以及时避免损害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利益,从而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性。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表示,中方在充分借鉴IMF和世界银行对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的基础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国际机构提高投融资决策科学性和债务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增长。

  与此同时,财政部还与28个国家的财政部门共同核准的“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与世界银行共同研究“一带一路”的环境和社会标准,发挥好中方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8家多边开发机构共同设立的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作用,支持高质量项目的建设,鼓励各方遵循国际通行规则、适应发展中国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让高质量、高标准、可负担、可持续贯彻到“一带一路”的融资实践中。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提出意见,即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化运作的需求,资金支持主要以商业性资金为主,尽量减少提供减让式资金,政府性资金主要起撬动私人部门资金的作用。私人部门投资是主力,政府投资主要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并引导私人部门投资。也就是说,强化多边共同遵循的高标准融资管理以及让私人部门起到主导作用,是防止债务风险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在提出倡议之后,中国就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

  我们也应客观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就像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韩磊所说,“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中国提供了其他国家没有提供的基建融资,而这些需求真切存在。缺乏基础设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世界银行不能解决,发达国家也没有任何动力提供融资。因此,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唯一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机会。

  易纲在此次会议上发言认为,如果债务增加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的改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贫困率降低等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标的改进,是有利于长期债务可持续的。但是,投融资决策要充分考虑市场主体资本金约束,合理设计融资结构,有效管控风险;也要充分考虑一国总体的债务承受能力,加强投融资的统筹协调,确保债务可持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历史教导我们,基础设施和金融互联互通相伴而行。改善各国和跨境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能带来更多基础设施投资、新增就业和高质量增长。中国财政部与28个国家财政部门、8家多边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等共同“组队”,有利于实现所提出的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参与者越来越多,说明六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这是对那些质疑该项倡议的人最好的否定。“一带一路”不存在债务陷阱,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融资安排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项长期任务。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