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中钢协何文波:前五月钢铁产量增加3744万吨,其中98%用于国内需求

2019-07-17 14:32:00

  今年以来,钢铁产量大幅增加,1-5月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0.2%,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7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在“2019年(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表示,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五个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0.2%,增加了3744万吨,其中,增量的98%都用于满足国内钢铁消费需求,三分之二是满足建设领域的需求增量。
  “钢铁业自身也显得很紧张,不知从何时开始,钢企为满足国民经济体系生产建设需求而增加生产,变成了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何文波说,当前现实是,基本建设持续投入带来了钢铁需求持续增长,而中国钢铁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建设对钢铁材料的供给要求。
  在他看来,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
  “如果没有钢铁产量的高增长,目前的基本建设规模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大量增加钢材进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中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粮食,一个钢铁,不能因为保障度高了,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了。”何文波指出,问题不是没有的,我关注的不是生产总量增加的数量和比例,而是增产的结构。
  事实上,今年1-5月钢铁产量的增量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值得引起关注。
  这就是,今年1-5月钢铁生产增速为10.2%,但占全国钢铁生产总量近80%的钢协会员企业的增幅为6.2%,而非会员企业的增幅为23%,这些企业的生产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4%。
  “这部分增长的清洁程度是值得调查的,它涉及到政府的公正监管和行业如何自律的课题。”何文波说,我们关心产能是否过剩,更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在钢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让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同时限制排放较高的产能,才是降低对环境影响的正确做法。
  他认为,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现在产能多了可以停下来,停下来就没有排放了。而只要有需求就必须生产,需求多少就要生产多少,但谁在生产,就不仅仅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与政府公正监管直接相关。”
  何文波强调,社会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那些环保水平先进的企业。长期看,相信市场的力量一定会解决产能与需求的匹配问题,也就是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多余的产能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但问题是,剩下的不一定是那些产品质量好、环保水平高的企业。
  “所以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何文波认为,钢铁业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但要打赢这场战役并非易事,清洁生产要投入,要创造,要坚持不懈,甚至要忍辱负重,社会上下未必都理解。
  据他介绍,一些环保投入较大的钢企反映,为实现超低排放,他们的环保运行成本已达到每吨260元到270元的水平,按这个水平计算,全国一年生产9亿吨到10亿吨所支付的环保成本,可能会接近中国西部一个省的GDP。

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辑:杨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