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 同比少增3975亿

2019-08-13 10:16:00

  8月12日,人民银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数据。

  数据显示,2019年7月,广义货币(M2)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

  M2增速下滑

  具体来看,7月末,M2余额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M1余额55.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27万亿元,同比增长4.5%。当月净投放现金108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前6个月的M1同比分别增长0.4%、2%、4.6%、2.9%、3.4%、4.4%;M2同比分别增长8.4%、8%、8.6%、8.5%、8.5%、8.5%。每经记者注意到,M2的增速在2019年3月同比增长8.6%,创下13个月新高,在2019年4月、5月、6月这三个月都保持在8.5%,7月出现小幅下滑。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存款增长放缓是M2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近期房地产融资收紧,但受外需疲软的影响,制造业融资需求不足,难以弥补房地产融资减少造成的缺口。因此企业融资增速总体放缓,对企业存款增长产生拖累。

  值得一提的是,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7.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0.6个百分点;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1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9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17亿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体看,7月信贷缩量,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而且在缴税和外汇占款下滑的影响下,7月是缴税大月,当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36.97亿美元,较6月下降155亿美元,市场资金面边际收紧,M2小幅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长江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固收分析师赵伟认为,贷款低于预期,一方面与财政支出回落等对企业贷款拖累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地产融资收紧、严查票据和短贷等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分析认为,信贷投放低于预期,小幅拖累社融增速。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4563亿,则是7月社融增速小幅回落至10.7%主要因素。考虑到对于存量不合新规的表外融资清理期限有所延长,短期的表外融资收缩过快对于社融增速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

  社融存量同比增10.7%

  初步统计,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086亿元,同比少增477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1亿元,同比少减552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87亿元,同比多减37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76亿元,同比少减52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63亿元,同比多减181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40亿元,同比多7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4385亿元,同比多253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93亿元,同比多418亿元。

  赵伟表示:“7月,新增社融1.0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103亿元;社融存量增速10.7%,较6月回落0.2个百分。7月主要分项来看,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其中人民币贷款较去年同期少增4775亿元;非标类的委托贷款略低于去年同期,信托收缩幅度小于去年同期;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均略高于去年同期;新增专项债438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534亿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范若滢表示:“7月社融数据的亮点主要在专项债,但仅专项债一项很难对社融形成支撑。整体来看,7月社融数据相对疲弱。专项债相关的政策出来的话,8月专项债可能继续回暖。”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