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郑州市上半年新签约项目259个 签约总额3478.9亿元

2019-08-19 14:33:00

  7月份,世界500强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与河南中鑫企业集团投资1455万美元在郑州合资设立速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8月份,全球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正式入驻郑东新区,完成了从签约到开业的转变……一连串的重大项目落地,标志着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郑州,正具有越来越强的国际吸引力。

  作为全省发展的“龙头”,今年以来,郑州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战略突破口,提出“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发展方针,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不断巩固提升“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地位。同时提升标准,提高经济开放度,加速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

  开放型经济规模显著扩大

  今年上半年,郑州开放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水平大幅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迈出新步伐。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稳定向好。全市利用外资与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370.2亿元,增长8.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增长1.3%。全市新签约项目259个,签约总额3478.9亿元,增长14.2%。新开工项目200个,投资总额2080.7亿元,增长10.3%。新能源汽车研产销基地、奥克斯空调及智能电表、APUS全球第二总部、海康威视中原区域总部、上汽全球数据中心、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作为全球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从2017年签约到今年8月正式设立郑州分公司,毕马威是郑州市近年来一系列开放成就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监李源初说,近几年郑州积极投身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交流合作,持续打造开放性经济,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这既是郑州持续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国际市场对郑州对外开放的高度认可。

  “五区联动”优势全面提升

  成绩的背后是郑州坚持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目前,郑州形成“五区”“四路”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了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造了内陆开放的“郑州经验”。

  今年上半年,“五区联动”综合发力。记者获悉,上半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5.1亿元,同比增长10.3%;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制度创新红利效应日益显现。截至目前,郑州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48000多家,注册资本5600多亿元,形成了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核心区创新创业生态和“四个一批”培育取得实效,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全省领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效能快速提升,日均处理能力1000万包,通关速度500单/秒,货物集疏范围覆盖全球70%国家和地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郑州核心区引进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海康威视中原区域总部等大数据企业158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五区联动”综合发力,实现了“五区”资源共享、产业耦合、优势互补,为全市对外开放提供了强大平台支撑。

  “四路协同”效应充分显现

  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已经成为今日郑州对外开放新高地。凭借“四路协同”,郑州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

  今年上半年,郑州“四路协同”成效突出。“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依托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形成多节点、多线路、广覆盖空中网络格局,实现了中部地区航空客货运“双第一”;“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去11回9”高频运行,上半年开行524班,增长75%,货值16.7亿美元,货重23.3万吨,满载率、总货值等主要指标领跑全国。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畅,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29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58.1亿美元(398亿元),占外贸28.8%,同比增长20.3%;“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发达,海铁联运实现了郑州与青岛、连云港、天津等港口的无缝衔接,上半年开行联运班列67班,让港口功能平移至“郑州港”,打造了沿海港口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中西部地区向东开放的“无水港”。

  作为河南参与全球竞争、集聚高端资源的门户枢纽和战略平台,郑州这个龙头昂得越高,全省开放就舞得越好。我们坚信,在“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带动作用下,郑州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