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量化指标明确

2023-10-10 10:20:00

  记者10月9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其中提出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同时聚焦“算力+工业”“算力+教育”“算力+金融”等领域进一步深化行业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算力不仅是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也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随着算力发展规划政策相继出台,算力综合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激发融合应用潜力,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澎湃动能。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仍有提升空间。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璜认为,整体来看,算力发展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的挑战仍在持续,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应用、新需求的崛起,推动算力规模快速增长、计算技术多元创新、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对此,《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创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行动计划》相关部署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将进一步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底座日益夯实,算力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领域延伸拓展:通过模型计算,工业生产更加智能;挖掘数据价值,智能化种植不断推广;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和诊疗……
  “算力赋能作用深入发挥,拉动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黄璜表示,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46%,数字经济增长14.2%,GDP增长8.4%。
  为进一步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上述《行动计划》围绕“算力+工业”“算力+教育”“算力+金融”“算力+交通”等方面明确系列具体部署,并提出到2025年,工业、金融等领域算力渗透率显著提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每个重点领域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
  浪潮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军认为,根据《行动计划》部署,要进一步加强多元供给,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激发算力全场景应用创新活力。“特别是,积极把握通用大模型、垂直行业大模型等新型算力应用场景发展契机,依托国内大市场环境加快行业需求释放,不断开拓算力在智慧城市、工业大脑、自动驾驶、自动化办公等场景的应用边界,同时充分发挥算力对科学研究、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赋能作用。”他说。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正向纵深推进,要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围绕行业应用场景,积极参与算力投资建设,推进算力多元化发展,推动算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赵刚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是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日前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我国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PUE)持续下降,行业内先进数据中心PUE已降低到1.1左右。
  根据《行动计划》相关部署,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和算力碳效水平,引导市场应用绿色低碳算力,积极引入绿色能源,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数智化发展,构建“算力+”绿色低碳生态体系,助力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