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为钢铁+氢能创新融合发展助力蓄能,专家们这样说……

2020-11-01 14:25:00

本报记者 刘加军

 

如何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发展绿氢,怎样促进“碳中和”?

氢能冶金,如何助力绿色钢铁……

10月31日

在2020氢能冶金高峰研讨会上

  来自能源、冶金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

碰撞氢能冶金智慧火花

献策绿色高质量发展

  

  

《氢能冶金助力绿色钢铁》 

<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矿冶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冶金与材料加工领域国际知名专家

  

  低碳钢铁冶炼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我国能源转型中,氢能将扮演“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灵活智慧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角色。氢能应用于冶金是冶金行业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氢冶金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富氢还原高炉可实现碳减排10%-20%,第二个氢气气基竖炉碳减排50%-98%,第三个熔融还原氢冶金。

  东北大学围绕钢铁产业低碳智能化重大需求,协同研发氢冶金、钢铁化工联产、跨工业系统智能制造等低碳关键共性前沿技术,引领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化创新发展,支撑钢铁、化工协同发展。

  荣程钢铁具备发展氢冶金的优势条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低碳钢铁冶炼前沿技术,满足京津冀环保的高要求,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典型流程工业节能减排提供新途径和示范。

 

《发展绿氢,促进“碳中和”》 

 

<毛宗强>

国际氢能理事会副理事长

 

  绿氢已经成为疫情后的国际热点。中国“多氢”的能源禀赋,可以保障我国绿氢发展。要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各行业、各企业、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同时,我们必需使用低碳能源,其中绿氢是主力,必不可缺。绿氢和绿电都是二次能源,都需要由一次能源或其他二次能源来制备。绿氢是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有效的输出路径。在“碳中和”过程中,绿氢可以在电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起作用,如氢冶金、绿色化工、交通燃料、供热等。应该说,实现“碳中和”,氢冶金势在必行。

 

《我国“十四五”能源产业发展展望和氢能前景》 

<韩文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在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战略推动下,我国氢能发展由点到面,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在持续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等政策目标推动下,氢能发展将会进一步加速:在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更大规模化发展和分布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交通能源替代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建筑和工业原料应用中发挥作用。同时,氢能发展需要正视问题和短板,强化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探索和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商业模式。

 

 

《陕鼓氢能装备助力绿色氢冶金产业发展》 

 

<贾亚妮>

陕鼓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系统方案中心主任

 

  钢铁生产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高炉中煤和焦炭与铁矿石的反应,超过9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炼铁工序。因此低碳冶炼是钢铁企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氢能是21世纪最为清洁的能源,目前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在利用氢能炼铁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可实现低碳,逐步实现碳的零排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制氢、储氢、输氢成本的降低,氢能炼铁将会是绿色炼铁的主流。

  国内氢冶金技术当前还处于研发起步阶段,陕鼓作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服务商,进行与氢相关的设备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有20多年的历史,并开始着手氢产业布局,进行氢能领域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

 

《化石能源制氢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现状》 

<吴芳>

上海华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氢气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对于氢气的来源,除了水电解制氢以外,天然气、重油、煤以及工业的富产氢,都归结于化石能源。未来绿氢来到之前,我们在相当一段时间需要依赖化石能源,对于化石能源,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提高效能也是对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上海华西化工公司专注于制氢,我们的用户最关心氢气的成本谁最低,回答好这个问题,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原料来源,才能够有所判断。实际上,我们希望现在发展氢能还是要依托现有的工业富产氢,结合当地的条件,提出有效的氢气,再考虑产业继续往下发展。

 

化学链制氢技术及其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王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三阶段铁基化学链制氢工艺是指铁基载氧体在化学链反应器中依次经历燃料还原、蒸汽氧化以及空气燃烧三个阶段,在实现二氧化碳内分离的情况下,由燃料直接制备高纯氢气,此概念最初由Fan L-S等人于2007年提出。这项技术目前已打通多塔串联固定床工艺流程,在直接制备高纯氢气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突破了铁剂载氧体深度还原技术瓶颈,单周期产氢强度提高5倍以上。目前,中国钢产量很大,我们认为,未来,绿氢能够在钢铁企业治理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中冶赛迪对氢冶金技术的研发和探索》

<王刚>

中冶赛迪中央研究院冶金工艺分院院长

 

  当前,国内外已经吹响了氢冶金等绿色技术的号角,欧洲、日本等已纷纷开展氢冶金等低碳绿色炼铁工艺研发,布局未来技术发展。目前这些技术大都还处于研发或工业试验之中,大规模应用普遍要到2030年以后。氢冶金对我们来说具有强烈的紧迫感,我们能够感到脚步声越来越近。

  氢基高炉和氢基竖炉分别是氢冶金两大类工艺中最具综合竞争力的技术,绿色高效还原工艺是下一步目标。中冶赛迪作为设计院,更多思考这些技术路线哪些能够率先落地,能够实现工程化应用。我们把目前能够做的低碳冶炼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分类,分为熔融还原和直接还原两大类,同时也更多去从反映装置、原料、能源,产品四个维度在思考工艺问题。

 

《荣程氢能发展战略布局》

 

<陆才垠>

荣程集团常务副总裁

 

  荣程集团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愿景是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氢能全产业链园区,形成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基地,成为氢能技术和成果转化的产业链集聚园区,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氢能冶炼产业化示范园区和绿色钢铁示范园区。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社会各界要重视氢能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并加大资源投入,鼓励原创性技术创新;在区域范围内,以应用场景为纽带,构建"政、用、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各级政府要创建良好的、鼓励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国家层面要重视对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前沿技术给与足够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主旨演讲结束后,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做总结发言。

 

<张荣华>

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

 

  今天,荣程人盼来了氢能领域的老一辈们,也迎来了老朋友、新朋友,我们相聚天津共同探讨氢能冶炼,探讨清洁能源应用的未来,感谢大家到来。聆听各位智者的声音,我受益匪浅,也备受启发。

  荣程自2019年10月开始探寻氢能领域,决心要把氢能应用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能源、资源、生态可持续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一直在围绕“生命、生活、生态、生产”思考企业发展。人类的生存与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清洁能源的替代。因此,我特别希望氢能具有标准定价,在定价基础上探索调整制氢方式,这样更有利于下游的市场推广。

  将智慧成果融合,核心还在融合上。今后,期待各界专家、学者,针对如何真正推动氢能冶炼成果融合,推动政、用、产、学、研相融合,让氢能产业链条形成合力,形成时代的产业链条一体化的模式,继续多提宝贵意见。荣程愿意做这块“试验田”,围绕氢能冶炼,围绕氢能源汽车和加氢站建设,与社会各界加强资源、技术和智慧链接,加强创新融合,共同探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打造氢能应用的示范和样板。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希望离开地球那一天,地球比我来时更美丽。我相信,有咱们政、用、产、学、研各界老前辈、老朋友、新朋友们的戮力同心,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2020氢能冶金高峰研讨会还举办了圆桌论坛,与会嘉宾们围绕氢冶金展开对话。

  来自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冶赛迪、天津石化、陕鼓动力、荣程集团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推动氢冶金产业发展从产业政策、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应用等不同视角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氢冶金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