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重大创新突破!建龙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项目成功出铁

2021-04-13 20:04:00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减排降碳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4月13日凌晨4点20分,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成功出铁156吨,一次开炉成功!

  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建龙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赋予了建龙集团高质量发展更为丰富的内涵。

  “付出总有回报。这是集团在重大科技创新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为冶金行业低碳清洁生产提供了建龙方案!为我们的团队骄傲!”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在获知赛思普成功出铁的消息时难掩激动。

  该项目于今年3月26日点火烘炉,4月12日11:58正式点火送风,并于次日凌晨一次性产出高纯铸造生铁,标志着世界领先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成功落地转化。

  

  赛思普项目特点

 

  01减排

  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赛思普工艺取消了传统高炉必不可少的烧结工艺和焦化等工序,可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8%,粉尘排放量减少89%,无二噁英和酚氰废水排放。

  02降碳

  赛思普工艺设计年还原用氢1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万吨/年。

  03高质量

  采用赛思普工艺生产的高纯铸铁产品,相关指标超过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中对超高纯生铁的标准要求。项目生产的高纯铸造生铁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材料,可广泛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蒸汽轮机和各种抗低温冲击铸件及球墨铸铁产品的深加工等领域。

  04国产化

  赛思普工艺是建龙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在借鉴国内外众多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第一代氢基熔融还原赛思普新工艺,其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与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不同,氢基熔融还原赛思普新工艺将“氢冶金”与“熔融还原”相结合,是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关键前沿技术。

  该项目总投资10.9亿元。自2019年8月动工后,赛思普团队在克服疫情和极寒天气的影响下,历时近21个月,保证项目一次性成功投产,再次展现了“只争第一,点滴做起”的建龙精神!

  赛思普项目的工业化,对我国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必将带动传统产业以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同步调整和变革。特别是在全球大力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建龙集团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项目的探索,对于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化发展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建龙重工

编辑:杨珊山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