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金鼎钢铁集团:用绿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2021-11-29 09:47:00

  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方案提到,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金鼎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金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根据“碳达峰十大行动”迅速展开行动,结合自身发展,分类施策,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探索出一条具有金鼎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履职尽责早布局 思路清晰强落实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金鼎要争做排头兵。积极布局,目标明确,这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021年3月3日,金鼎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举行“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打造绿色智造企业,合力打造“碳达峰”样板,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绿色低碳 “大文章”,加速推进向绿色低碳转型,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抢”字当头,全力以赴“抢”项目进度、“抢”质量效率,吹响“抢”抓项目建设集结号。2021年4月6日,金鼎“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这标志着金鼎在抢抓低碳发展新机遇,培育壮大企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伟大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金鼎积极谋划低碳发展新布局,科学规划低碳发展战略,确立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及降碳实施路径,持续提升绿色竞争力,绿色高质量发展也走出宽路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循环经济巧运用 环保效益促提升
  随着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加强能源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往难以利用的高炉冲渣水余热资源也得以开发利用。
  金鼎采用“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工艺+蒸汽增温”工艺进行市政供暖。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为城市及周边农村供暖,为居民建设的“余热暖民工程”替换了传统燃煤锅炉采暖,彻底解决了燃煤锅炉外排废气、SO2等污染物的排放,减轻或从源头上消除雾霾的发生,不需要购买大量的燃气,不需要储存燃煤的仓库,也没有运输燃煤的物流环节,人力、物力成本也大大减少。
  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鼎立足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加强节能减排,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度治理,从SCR到活性焦脱硫脱硝,从干法除尘到钢板仓全封闭料棚,大力发展减污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加快实施重点项目绿色化改造,逐步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生产体系。
  清洁能源持蓄能 举措有力现效果
  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中,《方案》提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
  金鼎强力推进“治源、减排、控车、抑尘、增绿”等措施,积极倡导绿色运输,率先购进一批新能源重型运输车代替传统燃油车,该车以电力作为动能,“零排放”“零燃油消耗”,同时还可降低噪音,用于运输产品中厚板及线材,运输过程中可大幅度减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的排放。金鼎认真践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确保实现运输清洁化,形成企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新常态”。
  除此之外,公司还购进一批新能源电动汽车,用于公司日常的办公用车。金鼎大道及厂内新增道路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以太阳能光电转换提供电能,无污染、无噪音、无辐射。从产品运输用车到办公用车再到员工上下班通勤班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新能源普及覆盖面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完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出行方式在金鼎正在全面形成,绿色管理力争实现区域领先,将节能降碳进行到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金鼎“十四五”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将精品钢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落到实处,在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用绿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金鼎的优势和骄傲,书写新时代金鼎新篇章。

来源:金鼎钢铁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