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球首个可量化评价的零碳工厂标准正式发布!有哪些亮点?

2022-06-07 09:35:00

  近日,“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下称“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成为全球首个“零碳工厂”完整、可量化的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在整体碳排中占比接近70%,是“双碳转型”攻坚战中的最大“拦路虎”。工业领域实现“双碳转型”的最基本单位是工厂,在国内“能耗双控”的制约下,“零碳工厂”一时间成为工业领域的热词。而在国际上,面对即将收紧的碳排放政策,以及未来多个国家地区将要推行的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低碳发展、零碳转型成为企业的战略必选项。
  什么是“零碳工厂”?顾名思义,即通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碳中和与碳抵消等措施,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零碳工厂”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落地还面临方法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困难,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零碳工厂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相应的规则与标准,导致企业无的放矢,无法有效推进相应的建设工作。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双碳'目标下,工厂的低碳、零碳化必然将成为工厂发展的主旋律;领先的企业需牵头强化能力、完善标准、示范引导,以推动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上工厂低碳、零碳化的发展。”
  为解决企业零碳工厂建设的痛点,填补标准上的空白,远景科技集团携手20多家全球权威机构和领先企业,结合多方经验,经过长达半年的研究、讨论、评审与反复迭代,正式发布“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表示:“该标准的制定遵循科学、权威、严格的原则,为全球'零碳工厂'的建设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下一步将成为众多全球领先企业打造'零碳工厂'的指导手册,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零碳工厂创建和评价原则、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在流程上针对准备、实施与评价阶段提出分阶段的要求,为工厂在减碳目标设定、低碳项目改造、新建项目规划等领域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且规定相应的星级。
  具体来看,标准包含了三大亮点:
  第一,标准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代表了国际零碳标准领先发展水平。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当前与“零碳工厂”活动相关的主流国际标准,包括ISO 14064、《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等,以及GB/T 36132-2018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国内标准,为系统性、全面性编制“零碳工厂”评价标准要求奠定了基础。
  第二,标准具备明确的评价打分体系与分级细则,适用于评估机构对“零碳工厂”进行评级。
  标准明确了实现“零碳工厂”的关键环节,并规定了评分标准,其中温室气体减排在考核内容中占比最大,高达40%,其目的是鼓励工厂尽可能地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及负碳技术,最大程度实现“应减尽减”。
  同时,标准也前瞻性地对工厂提出了搭建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的要求,提出应结合物联网IoT技术实现对工厂内所有关键排放设施、设备的能耗与碳排放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高频区间记录,处理、分析和溯源,提高工厂用能和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六星“零碳工厂”为业界最严格要求,即在评价分数达到100分的前提下,工厂需在无碳抵消的同时实现零碳。
  第三,远景将以标准指明方向,以实践推动标准落地。所有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均承诺将在今年内启动零碳示范工厂的建设,以实践检验标准,并引领行业零碳转型。
  从标准到实践,“零碳工厂”将成为全球工业领域零碳转型的星星之火,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