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姜维:中国钢铁在世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稳步迈入先进行列

2022-09-05 10:25:00

  9月2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主办,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办,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会在张家口崇礼盛大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姜维出席会议并作致辞。
会议现场
  姜维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关心和致力于全球氢冶金事业的领导、企业家、院士、专家、学者们济济一堂,聚焦行业低碳发展的宏伟蓝图,交流、探讨、部署如何突破氢冶金技术和通过标准化,助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河钢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2014年收购德高再到2016年收购塞钢,再到2019年履职世界钢铁协会主席,包括河钢马其顿中板公司、河钢南非矿业、河钢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等均在行业传为佳话,河钢国际化已成为引领行业的成功典范。今天,河钢倡议并承办首届世界氢冶金技术交流大会,充分展现了河钢国际化的战略视野和全球化的责任担当。
  姜维指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钢铁消费国,已经建立起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工业体系,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提供了最丰富齐全的钢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这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在世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稳步迈入先进行列,使我们在未来与世界同行的低碳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低碳发展,一定是标准引领、标准先行
  他表示,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技术发展,科学统筹谋划,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我国钢铁行业如何把综合优势转化为低碳发展的技术优势,需要企业家们和专家学者们协同创新、共同发力。低碳发展,一定是标准引领、标准先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21年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目前委员会受工信部委托,牵头制定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组织开展了《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启动了首批21项“低碳”行业标准的研制。
  两大标委会联合成立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是钢铁行业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推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标准化”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促进产业耦合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构筑全球化钢铁产业生态圈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就氢冶金标准化工作如何发挥作用,姜维提出三点意见:
  1、立足行业,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国外多家钢铁企业对氢冶金进行深度布局多年,项目大都进入了建设或者试验阶段,我国氢冶金工艺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宝武、河钢、钢研、鞍钢、酒钢、包钢、建龙等纷纷开始布局氢冶金领域。这给氢冶金标准化工作既带来契机、又带来难度,氢冶金标准化工作要立足行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行业需求,更加注重标准化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结构优化,从科学、规范、统一的角度,建设更加先进适用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氢冶金标准的水平,为促进我国氢冶金的技术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2、注重宣贯,推动标准有效实施
  氢冶金正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工作组要积极探索标准审查与标准宣贯策划同步,提高标准宣贯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提高标准应用效果。根据技术进步情况和行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实施效果评估,为保持标准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标准体系的先进性提供支撑。
  3、系统布局,引领国际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世界发达国家均将标准化作为战略工具,高度重视标准国际化工作,制定并实施标准化战略,从技术研发阶段就着手国际标准的制定,抢占跑道,争夺话语权。钢铁行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有着扎实基础,是我国工业领域国际标准化的佼佼者,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有着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氢冶金国际标准化工作也要早谋划、高标准、严要求,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要主动靠前,加强服务,发挥专业特长,支撑工作组,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有意识地参与、主导制定氢冶金领域的国际标准,提高我国钢铁在氢冶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氢冶金技术引领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姜维殷切表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行业氢冶金技术突破和“氢启未来”的重大使命,时不待我,催人奋进,真诚地祝愿全体委员在于勇董事长的带领下,为我国氢冶金技术的突破发展,为中国钢铁的低碳转型早日取得骄人佳绩而贡献力量。

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