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矿业报国 绿色发展 智创未来 中国恩菲创新发展70年系列科技论坛——现代冶炼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23-10-15 19:39:00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记者 郭达清 报道
 
  10月14日,以“矿业报国 绿色发展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恩菲创新发展70年系列科技论坛第二场现代冶炼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原一级巡视员夏农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中国恩菲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诚出席会议并致辞;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唐云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晓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继穆,中国五矿首席科学家、中国恩菲副总工程师严大洲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恩菲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魏甲明主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讲话。
  段德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恩菲70年来的发展成就。他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事业蓬勃发展,迄今已经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备的冶炼产业体系,在全球有色金属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也有力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体系日精完善,冶炼能力一枝独秀,综合回收成效显著。
  段德炳指出,冶炼是行业内外、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面临的挑战不容丝毫疏忽。第一,冶炼是降碳目标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有色金属产业体系中,冶炼环节碳排放占比高达约90%。虽然铝冶炼是大头,但重金属、稀有金属冶炼也面临碳达峰路径的选择,必须多措并举,扎实践行《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方案》,做“双碳”目标的贡献者。第二,冶炼是环保问题的多发环节。历史的教训反复证明,有色金属领域环保治理的重中之重集中在冶炼环节,冶炼行业既要把当下发展的环保问题解决好,又要面对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弥补“欠账”,环境治理压力重重,全行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要求落到实处。第三,冶炼是两化融合的重要领域。推进数字化赋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重要途径。冶炼在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体系中比重大、范围广,无论是重有色金属冶炼,还是稀有金属冶炼,由于工艺技术多样,智能制造基本没有可复制的捷径,意味着每个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都需要按照单个项目的方式去探索、去开发,投入更高、周期更长、见效更慢,需要行业企业付出更大的努力。
  段德炳强调,有色金属冶炼是推进有色金属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不断夯实有色金属冶炼现代化根基,把自己的事做好,为有色金属强国建设作出新时代冶炼行业的新贡献。
  中国恩菲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诚致辞。
  刘诚在致辞中说,中国恩菲自1953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心怀“国之大者”,紧盯行业难题谋创新,聚焦产业需求促发展,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近年来,公司进一步确立科学研究的首要地位,坚持以研发赋能业务、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人才队伍持续扩大,科研平台质量不断提升,各类创新技术竞相涌现,成果转化持续活跃。从改变世界铜铅冶炼格局的氧气底吹技术,到掀开低成本冶炼新篇章的侧吹熔炼技术,到填补国内空白的超大型锌焙烧炉技术和RKEF技术,再到为全球新能源金属开发树立标杆的HPAL技术、多晶硅生产技术,公司科技创新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蹒跚起步,到投身“三线建设”,从技术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冲破层层封锁,从进军新业务新领域,到加快“走出去”步伐,公司依托国际领先的自主冶炼技术,打造了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杆项目:参与的铅、镍、钴冶炼项目产能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铜冶炼项目产能全国占比近半,更成功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光伏级多晶硅到全面布局电子级硅基材料的跨越式升级。
  刘诚表示,中国恩菲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中国五矿、中冶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在有色协会的有力指导下,矢志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持续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与各位同仁同心同德、赓续接力、奋楫扬帆,努力推动行业向着绿色和智能化的目标奋勇前进,谱写出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中国恩菲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魏甲明主持论坛。
  在上午的特邀报告环节,殷瑞钰作题为《论冶金工程学科的架构》的报告,夏农作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有色金属冶炼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王华作题为《冶金热过程强化与节能减碳技术》的报告,严大洲作题为《硅冶炼提纯技术研究及在芯片和光伏中的应用》的报告。上午的论坛还举行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色金属)”和“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揭牌仪式。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色金属)”和“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揭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作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原一级巡视员夏农作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作报告。
  中国五矿首席科学家、中国恩菲副总工程师严大洲作报告。
  在下午的分论坛环节,数十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强化熔池熔炼技术、有色冶金与新材料技术、环境污染治理与二次资源利用技术、有色冶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来自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媒体300余人现场参会。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