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班(第一期)成功举办

2024-07-12 10:15: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7月10日,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班(第一期)在山东日照成功举办。培训班邀请了6位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专家担任讲师,同时,启动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嘉吉公司3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环保公益项目,本期培训班是该项目的一部分。
培训现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嘉吉金属中国首席商务官高扬做开班致辞。培训期间,举行了“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项目启动仪式,冯超、刘春龙、高扬上台见证。
  冯超首先对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但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不同钢企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钢铁企业技术、人才等基础能力薄弱,全国碳市场扩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为积极稳妥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培育绿色低碳领域专业化人才,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项目。冯超介绍,该项目包括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发布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蓝皮书以及绿色钢铁相关书籍出版工作。培训内容经过多次商讨,希望大家都学有所得。
冯超
  刘春龙介绍,今年5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捐赠协议,三方将共同开展“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公益活动。今天的培训内容丰富,不仅涉及政策解读与市场分析,还包括了前沿的技术动态,旨在全方位提升参训人员的绿色低碳意识与专业技能。希望所有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满载而归。
刘春龙
  高扬表示,黑色金属工业正在迎接巨变,全球对钢铁的需求持续增长,但也期待更少的碳排放。碳减排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政府、行业伙伴、非政府组织、资本市场之间的密切合作,这也是为什么嘉吉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项目。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嘉吉金属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共筑负责任且可持续的黑色金属供应链,共同面对当下和未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高扬
“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项目启动仪式  
  培训中,北京市生态法治研究会会长杨军,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认证事业部部长崔晓冬,中国环境学会碳中和专委会专家委员、鸿碳伟业(上海)能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玮,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鲁亚霜,嘉吉金属技术及产品营销经理章苇玲,中冶赛迪重庆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丹,分别围绕碳排放合规与碳交易安全、中国钢企应对欧盟CBAM挑战、钢铁三重碳压力的区别与联系、碳市场政策要求及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嘉吉助力钢铁行业脱碳发展战略和实践、钢铁企业绿色低碳整体解决方案等主题进行授课。培训班由钢协组织人事部副主任兼成果奖评处处长曲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会议部主任田永红主持。
杨军做《碳排放合规与碳交易安全》专题授课
崔晓冬做《中国钢铁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挑战》专题授课
王玮做《钢铁企业三重碳压力的区别与联系》专题授课
鲁亚霜做《“双碳”目标下碳市场政策要求及钢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专题授课
章苇玲做《嘉吉助力钢铁行业脱碳发展战略和实践》专题授课
苏丹做《中冶赛迪绿色低碳整体解决方案》专题授课
主持人曲起
主持人田永红
  课后,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讲师专业知识深厚,覆盖了当前绿色低碳实践的关键领域,不仅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能。期待以后有更多类似的学习机会。
培训学员
  培训班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和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照市委员会、日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嘉吉公司协办。来自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相关领域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培训班。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