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公示总结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茂林
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以来,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对能源转型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12月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战略引领及有力推动下,《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极致能效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结合国家要求及行业形势,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首钢迁钢”)始终坚持能效提升是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坚定不移地挖掘能效潜力,优化能源结构,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把绿色生产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努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首钢迁钢获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公示,是对首钢迁钢长期以来极致能效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激励。
强化管理,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
2022年底,首钢迁钢开启了创建首钢能效标杆示范基地工作。为形成全流程高效协同的管理局面,确保极致能效工作做实做细,落到实处,2023年首钢迁钢制定了《极致能效工作推进方案》及《能源降本与极致能效一体推进方案》,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从组织架构、任务分配、过程管理等方面统筹规划,系统安排,部署极致能效管理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生产组织协同、计量表计完善、耗能设备管理、进厂原燃料质量检验监督等极致能效推进工作;各生产单元负责制定本部门标杆工序打造方案、节能降耗工作推进落实等。同时,公司持续对标提升,严格落实过程管控,将工序能耗与工序能源成本一体化管理,严格绩效考评闭环。
科学谋划,稳步开发应用节能新技术
根据中钢协编制开发的“三清单两标准一系统”及组织召开的多场专题技术对接会成果,首钢迁钢系统梳理逐项研究,锁定问题短板,形成适用能力清单、技术清单,逐个工序制定了极致能效推进方案。
培育期在公司范围内开展31项节能项目,总投资4.59亿元,吨钢综合能耗降低8.7kgce/t。首钢迁钢高炉工序以降低固体燃料消耗、降低煤气消耗、提升能源回收、降低公辅能耗为目标,重点开展了炉缸低碳高效整体浇注修复、高炉鼓风脱湿、热风炉改造、高风温高富氧喷煤等节能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全年降低工序能耗3.1kgce/t,年节能量26414.5tce;转炉工序积极开展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降低燃气消耗、降低蒸汽消耗、降低电耗等四方面工作,重点开展了转炉富氧烘烤、转炉高效复吹、转炉降低双渣冶炼比例提升煤气回收、自动化炼钢模型优化、增加蓄热器等节能技术及设备改造,全年工序能耗降低1.49kgce/t,年节能量13712.29tce;首钢迁钢一热轧3号加热炉完成高质量节能燃烧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富氧燃烧技术、加热炉预热段炉顶结构优化、扩充燃烧空间并增加隔墙、采用新型亚纳米复合型保温技术等,加热炉产能提高10%-15%,燃耗节约5%;强化界面管理,铁钢界面鱼雷罐严控温降攻关,破9进8再进7,目前已达到79.8℃;烧结工序探索CO催化燃烧技术应用,促进燃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效果显著,降低高炉煤气消耗约15000m³/h;首钢迁钢能源部空压机七站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正式挂牌“一级能效压缩空气站”,成为全国钢铁行业首个符合一级能效标准的空压机站,空压机实际输功效率达到58%,超过了一级能效55%的标准线;对2台50MW CCPP进行供热改造,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燃气平衡,同等燃气条件下每年采暖季可节能4056tce;通过利用冲渣水、循环水余热制备冷量解决制氧、炼钢、轧钢等关键工艺用水夏季降温难的问题,突破夏季高温对余热利用制约,降低新水消耗。
首钢迁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2022年以来与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能源系统科技项目8项,包括基于能质匹配的全流程用能部门能源替代性研究、首钢迁钢全流程能源平衡与余热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基于大数据群控模型的分布式空压站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低温余热用于污泥干化技术研究等,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首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迈向新台阶。
逐“绿”前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首钢迁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研发和应用低碳冶炼与全流程低碳加工技术,将其作为钢铁工业高效能和低碳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针对这个目标,一方面,首钢迁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立绿色制造委员会和低碳管理中心,推进长流程极致减碳,打造低碳产品专线。其中,研发烧结烟气循环+超厚料层+喷洒蒸汽耦合节能降耗技术,实现污染物排放降低25%以上,工序CO2排放降低9%以上;新建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高炉球团矿比例从28%提高至50%,吨铁CO2排放可降低60kg/t以上;开展高炉焦炭提质、制粉复合喷吹,降低焦炭消耗并充分回收含碳固废;持续提升炼钢废钢使用比例,开展大废钢比低碳产品冶炼,实现了降碳量30%以上低碳汽车板镀层产品生产;实施热轧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改造,热效率由改造前50%提高至68%,年节约煤气消耗9600万Nm3,减少CO2排放7.68万吨;首钢迁钢深入挖潜热能资源,积极回馈社会,实施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项目替换原燃煤锅炉供暖,利用余热为公司厂区及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区域提供采暖,采暖面积达110余万平方米,供暖居民9000余户,年可节约能源3.15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量7.86万吨。
另一方面,首钢迁钢持续提高清洁电力占比,积极参与绿电交易,进一步加大绿电采购力度,2024年预计采购绿电8.5亿kWh,同比提高53.7%;提高清洁运输比例,采用火运、皮带运输、电卡运输,大宗原燃料进厂和成品出厂清洁能源运输比例达到85%。
极致能效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大力推动的“极致能效工程”,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效益上,在规范操作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极致能效工程”培养了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已在钢铁行业形成了广泛共识,先进的经验、举措、技术在全行业得以广泛推广,整个行业向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方向大步前进。首钢迁钢将以此次公示为新的起点,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继续加快推进节能降碳工艺革新和绿色化转型,开展前沿引领技术攻关,深耕细作,强化创新,在行业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钢铁工业提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首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