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钢协2021年第一季度信息发布会指出——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2021-04-28 09:3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何惠平 实习记者 贾林海 报道
记者 梅松 摄影

  4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了2021年第一季度信息发布会。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对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副会长骆铁军针对钢材出口政策等热点问题答记者问,副秘书长石洪卫、高文平、黄导出席发布会,副秘书长王德春主持会议。
图为发布会现场
  第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良好
  屈秀丽通报了2021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她说,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世界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拉动了国际钢材市场需求。
  钢铁行业在第一季度积极适应国内外钢材市场变化,努力克服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环保压力上升等困难,行业运行呈现相对良好态势,为满足下游行业用钢需求、促进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做出了贡献。第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钢铁生产总体平稳,产量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生铁产量达2.21亿吨,同比增长8%,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13.38%,两年平均增长6.48%,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0.63%;粗钢产量达2.71亿吨,同比增长15.60%,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8.3%,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0.03%;钢材产量达3.29亿吨,同比增长22.50%,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22.42%,两年平均增长10.65%,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7.51%。
  二是下游行业持续恢复,钢材消费较为旺盛。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主要用钢行业持续恢复,带动钢材需求显著增长。据钢协测算,第一季度主要用钢行业实际钢材消费增长47%,其中建筑行业增长49%,制造业增长44%;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25896万吨,同比增长15.3%。
  三是钢材出口恢复性增长,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国外钢材需求逐步好转,我国钢材出口明显恢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768.2万吨,同比增长23.8%;进口钢材371.8万吨,同比增长17%。第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2.83亿吨,同比增长8%;进口均价达到150.79美元/吨,同比上涨64.51%。
  四是钢材价格上涨较快,国外涨幅大于国内。据钢协监测,第一季度,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保持上升走势。截至3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升至136.28点,比今年初上涨9.44%,同比上涨37.37%。今年初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受需求拉动,另一方面受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恢复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影响。国际咨询机构CRU数据显示,3月份,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为246.0点,比今年初上升28.9%,同比上升58.9%。数据对比表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涨幅明显大于国内。
  五是经济效益保持增长,亏损企业明显减少。据钢协统计,第一季度,会员企业营业收入达15417亿元,同比增长52.28%;实现利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159.94%;利润总额734亿元,同比增长247.44%;销售利润率达4.76%,同比上升2.67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3.64%,同比下降13.6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同比增幅较大,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第一季度,钢铁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节能环保水平持续提升。据钢协统计,会员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40.11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4.35%;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4.61%;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9.35%;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4.89%;钢渣利用率同比提高0.39个百分点;焦炉煤气利用率同比持平。
  围绕当前广受关注的钢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问题,骆铁军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在国家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的情况下,为保证有效供给,钢铁行业应当减少钢材出口。实际上,钢铁行业出口量已经由2015年的1.12亿吨降至去年的5367.1万吨。骆铁军透露:“当前钢协正在针对钢材出口政策的制定广泛征求意见,但总体仍以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限制一般性产品出口为主。这也是‘双循环’的要求。”
  钢铁工业面临的新挑战
  屈秀丽表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恢复态势还将持续,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钢铁工业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供需结构有待优化。目前的钢材需求仍带有一定疫情经济特征。从经济增长结构看,投资结构尚待优化,消费还需恢复,工业增长作用明显,而工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出口增量消化,出口增量又基于国外因疫情影响产业链出现“断点”,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目前钢铁产能释放和投资增长看,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但供给结构与经济均衡高质量发展仍有一定差距,需要优化结构,提升适配性。
  二是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目前钢铁生产用铁矿石、废钢、焦炭、煤等原燃料价格仍处于高位,且呈现进一步上涨态势,物流成本、环保成本也持续增加,使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加,需要通过对标挖潜等办法逐步消化不利因素。
  三是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目前各部门、各地区都在制订低碳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去年12月29日,工信部明确表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钢铁行业任务艰巨。
  如何遏制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骆铁军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了这样的解答:通过限产,抑制铁矿石需求预期及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并通过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限制一般性产品出口,来弥补限产缺口。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外产业链的“断点”带动了我国钢材间接出口增多,如机电产品出口量大增。随着国外疫情好转,这些“断点”将逐渐被补齐,对国内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骆铁军表示,近期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背后,预期与炒作的成分较大。由于铁矿石供给端高度集中,铁矿石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导致市场失灵。钢协始终呼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家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此,钢协已经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密切开展了将近1年的交割制度修改完善工作。
  未来发展将聚焦5个重点
  据屈秀丽介绍,下一步,钢铁行业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提升对国内钢材需求的适配性,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捕捉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钢铁行业将继续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着力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解决行业三大痛点,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为实现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继续注重“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提质量、保效益”等,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要充分认识国家提出“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重要意义,多措并举严禁新增产能。自觉遵守产能置换有关规定,严格做到减量置换。发挥举报平台的作用,及时发现并配合国家纠正违法违规新增产能问题。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努力做到有保有压、优胜劣汰。推动和鼓励钢铁企业实施市场自律、兼并重组,进而优化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二是促进产业链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钢铁行业在工业生产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全行业要站在产业链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努力保持行业的平稳运行,并主动协调好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国内外铁矿石的开发开采力度,提高钢铁工业资源保障能力,遏制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更要关切下游用户的需求,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质量,为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加快超低排放改造速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研究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要进一步优化原料、工艺和能源结构,突破低碳工艺技术瓶颈,推动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积极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绿色设计产品,引导下游产业用钢升级,促进优质、高强、长寿命、可循环的钢铁产品应用。
  四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项目,加快搭建重点用钢领域创新联盟,尽快实现突破。加强标准创新体系建设,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积极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加快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钢铁智能制造新业态。
  五是深入对标挖潜,稳定经济效益。基于对市场形势变化、生产成本升高等方面风险的认识,钢铁行业应发扬多年来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中积累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对标挖潜,通过全维度对标、全系统找差、全方位改进,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运营效率、经营质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努力保持经济效益长期稳定。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灿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