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百炼成钢——伟业志之一:铁骨丹心铸钢魂

2021-07-01 11:48: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罗忠河 
 
  领航定向破浪行 百年红色钢铁路
  1921年7月底8月初,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会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燎原星火点亮伟大进程,不懈奋斗铸就百年辉煌。从1921年到2021年的100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100年,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嬗变,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中心、消费市场和出口国的100年。
  100年炙焰炼初心,100年铁肩担使命。10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实现了大国钢铁的伟大崛起,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共和国大厦挺起了钢铁脊梁。
  打开百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幅幅壮丽画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为钢铁工业领航定向,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百年红色钢铁路。百年历程用铁的事实说明,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钢铁工业强势崛起、铸就辉煌的根本原因。

  救国篇(1921年~1949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钢铁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足迹,形成了中国钢铁行业强大的红色基因,展现了钢铁人在党的领导下救国救民、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这些红色基因体现为不畏强暴、敢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勇敢战斗精神,体现为自力更生、勤俭办企的艰苦创业精神,体现为勇于担当、奋不顾身护厂的牺牲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钢铁人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故事,挖掘和传承深入钢铁人血脉的红色基因。
  组织钢铁工人运动
  1890年,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引进国外新的冶炼技术和工艺装备。1894年汉阳铁厂出铁,同年开始出钢。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铁矿有限公司。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企业。与此同时,一些带有钢铁冶炼设备的官办军火工厂也开始兴起,主要是冶炼军火用钢。正是洋务运动造就了中国无产阶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1921年7月,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根据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把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维护工人权益作为中心工作。
  在党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展开。当时有“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本溪湖煤铁公司,本钢前身)”之称的两大主要钢铁厂自然就成为我党开展工人运动、维护钢铁工人权益的重点。
  汉冶萍公司的工人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钢铁市场低迷,汉冶萍公司的核心——汉阳铁厂收入锐减,各种矛盾激化,走入了连年亏损的恶性循环,1919年1号、2号高炉停工。1921年,国民政府改变钢轨标准,造成汉阳铁厂生产的近5万吨钢轨报废,炼钢炉停工,工人生活陷入了困苦之中。
  ★ 汉阳铁厂工人大罢工。1921年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后改称武汉分部)成立,组织领导武汉的工人运动,在工人中发展了项德隆(项英)、林育英(张浩)、林祥谦、秦怡君等一批工人党员,同时还在江岸、徐家棚、汉阳等工厂集中地区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1922年6月,中共武汉区委派许白昊来到汉阳铁厂,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于7月8日发动工人建立汉阳铁厂工人俱乐部,并准备在7月16日召开成立大会。不料,原本同意活动的汉口警察厅突然变卦,查封俱乐部并按名册搜捕工人,厂方开除了参与筹办活动的72名工人。全厂工人愤怒反抗,在许白昊的带领下决定举行全厂大罢工。
  1922年7月22日,汉阳铁厂工人大罢工开始,罢工委员会发表《罢工宣言》,并向厂方提出了解除军警压迫,恢复工人俱乐部和被开除工人的原职等6项要求。随后,在谈判中,厂方代表竟以停办工厂相威胁,工方代表坚持不达目的,决不复工。汉阳铁厂工人罢工后,武汉地区各工团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领导下,成立了武汉工团临时联合委员会,援助汉阳铁厂工人罢工,同时得到了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社会舆论的普遍同情与支援。
  罢工4天后,汉阳铁厂当局惧怕大罢工导致汉冶萍公司陷入瘫痪,答应了工人提出的要求,罢工斗争取得胜利。次月,工人俱乐部改名汉阳铁厂工会,许白昊担任工会执行委员长。
  汉阳铁厂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要求承认工人组织工会权利的政治罢工,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安源路矿两局共有工人1.3万余人,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两次到安源调查,向工人们宣传革命的道理,随后又派李立三同志去安源常驻,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于1922年5月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随着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壮大,安源路矿两局日渐恐慌,下令查封工人俱乐部。矿局拖欠数月工资和查封事件,彻底点燃了安源工人的怒火,加上受汉阳铁厂工人罢工胜利消息的鼓舞,工人们纷纷要求进行罢工斗争。就在这个紧急关头,1922年9月初,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安源,主持召开了安源路矿党支部会议,果断做出了罢工的决定。为了加强罢工斗争的领导力量,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派刚从苏联回国的刘少奇赶赴安源,协助李立三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2年9月14日凌晨,轰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遵照毛泽东“哀而动人”的策略,工人们高呼罢工口号:“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很快,罢工得到了各地工会的声援和社会各界的同情。路矿当局勾结军阀,将安源划为戒严区域。安源工人奋力反抗,冲入工人俱乐部将军队赶了出来,并挫败了路矿两局收买工贼复工、企图暗杀罢工总指挥李立三等阴谋。刘少奇作为工人俱乐部的全权代表,毫不畏惧,只身赴约,与路矿两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最后,安源路矿两局无计可施,不得不答应工人们的正义要求,被迫于1922年9月18日早晨签订了《十三条协议》。至此,历时5天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罢工运动,影响深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结合提供了范例。在此后的革命历程中,安源路矿工人成为湘鄂赣3省枢纽地带革命运动的主力军。
  ★ 大冶钢铁厂成为鄂东南革命运动中心。1921年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员林育英化名李福生来大冶钢铁厂(大冶特钢前身,1913年汉冶萍公司决定兴建,1917年建成)调查工人的政治、经济状况,并宣传马列主义思想。1922年2月,林育英再次来到大冶钢铁厂,以翻砂工为掩护,从事党组织建设活动。1922年3月12日,经林育英介绍,仇国升、刘敢生、林家庆(后叛变)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黄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冶钢铁厂组;1922年5月,建立了鄂东南地区第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港窑湖支部(分别指黄石港、石灰窑、大冶钢铁厂厂区所在地的袁家湖)。1922年10月下旬,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委派代表的指导下,大冶铁矿工人俱乐部成立。1922年11月18日,大冶钢铁厂工会成立。在大冶钢铁厂党组织的影响下,革命的星火呈现燎原之势,先后爆发了“下陆工人大罢工”(1923年)、“大冶兵暴”(1929年)、“刘仁八暴动”(1929年)等重大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在大冶特钢这片热土上先后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冼星海等革命先驱的光辉足迹。
  ★ 汉冶萍总工会成立。1922年12月10日,汉阳铁厂工会、大冶钢铁厂工会、大冶铁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汉冶萍轮驳工会等五大工团代表在汉阳召开了汉冶萍总工会成立大会,刘少奇被推举为总工会委员长。大会主席李立三在致辞时郑重宣布汉冶萍总工会担负的三项使命:求政治法律之保障,求经济的改善,求人格和地位的提高。成立不久,会员就达到了3万余人。汉冶萍总工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产业工团组合,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
  本溪湖煤铁公司的“八二三”大罢工
  本溪湖煤铁公司创建于1905年12月,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由煤炭开采、铁矿开采、钢铁冶炼等厂矿组成的大型现代化联合企业,大肆掠夺本溪煤炭和钢铁资源。
  1927年5月上旬,中共满洲省委派共产党员孙林、石云到本溪湖煤矿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7月,本溪湖煤矿3000多名采煤工人抗议日本监工杀害工人举行罢工。
  当年8月23日,本溪湖商办煤矿有限公司工人在孙林、石云领导下秘密集合,反对公司新工资制,派代表向公司提出成立工会、提高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不准打骂工人4项诉求。合理要求被拒绝后,当天下午4点半,本溪湖茨沟煤矿工人在孙林、石云领导下率先开始罢工,紧接着炼铁厂、选煤厂、炼焦厂、耐火厂等的工人相继关停机器参加罢工,仅3个小时罢工队伍便达到了4500多人,罢工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本溪湖,东北工人运动史上最著名的“八二三”大罢工爆发了。
  当夜,日本军警对工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致使24名工人被杀、73人受伤、100余人失踪、306人被捕、91名职员和工人被开除。罢工持续了一周时间,最终以日方释放被押工人,为死伤者发放抚恤金、提高工人工资待遇而宣告结束。
  在这次大罢工后,1927年11月9日~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职工运动决议案》,将本溪湖列为秘密发动工人斗争、发展党组织的重点地区。
  此外,“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加紧掠夺中国资源。在党的领导下,敌占区的钢铁工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抗日斗争,如西北炼钢厂(太钢前身)工人、马鞍山矿工等或采用“磨洋工”和罢工等手段阻止日寇的资源掠夺,或亲赴抗战一线奋勇杀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创建红色钢厂
  1938年10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报告中指出:“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程度,使游击战无军火缺乏之虞。”在这次中央全会的决议案中,把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储备反攻实力列为当时的紧急任务之一。
  为解决武器装备的匮乏问题,1939年春,八路军总部根据毛主席要求自办兵工厂的指示,在晋中榆社县韩庄村成立修械所。同年7月,修械所迁至晋东南黎城县黄崖洞,并将之扩建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军工部黄崖洞兵工厂。
  钢铁是武器生产先决的物质条件。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有名的就是柳沟铁厂,编属黄崖洞兵工厂一所一分厂,主要任务是生产手榴弹壳、铸炮弹毛坯。它的前身是几家生产农具的小铁工厂,在1938年底被合并为鞞山铁厂,开始研制手榴弹,1939年3月底由八路军接收,改名为柳沟铁厂。1941年11月,日寇进攻黄崖洞,尽管我方取得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但黄崖洞兵工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被迫化整为零,先后调数百名技术工人充实柳沟铁厂,其中就包括时任八路军总部工程处副处长(后来成为故县铁厂第一任厂长)、从德国留学回来的钢铁专家陆达。
  1940年,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日本侵略军所使用的掷弹筒小炮弹对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为此,八路军总部指示军工部立即进行仿制。制造迫击炮和掷弹筒的弹壳体必须用灰口生铁铸造,但当时根据地没有灰口生铁,唯一的途径是设法利用当地用方炉坩埚冶炼的白口生铁,而白口生铁脆且硬,不能车削加工做炮弹壳体。陆达考虑到根据地敌人“扫荡”频繁、不能建造高炉的情况,提出将白口生铁进行韧化处理,转化为可锻性铸铁。经多次试验后,原先硬脆的白口生铁炮弹壳终于有了韧性,可以车削加工和制造炮弹了。从1941年末到1943年末,柳沟铁厂和青城铁厂为前方提供的50毫米和8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达11万多发。
  1944年,陆达任柳沟铁厂厂长,进一步改进了退火柔化处理技术,改善了炮弹壳的切削加工性能。就这样,炮弹毛坯韧化处理的合格率由30%提高到95%,柳沟铁厂的炮弹月产量由4000发提高到30000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钢铁厂便是故县铁厂(首钢长钢前身)。打赢解放战争,就要生产更多的炮弹,仅靠过去传统的炼铁技术,已不能适应战争要求。为了给解放战争提供长期、稳定的军火支持,1946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派郑汉涛、陆达、耿震、刘贵福4人到长治北郊30公里的石圪节一带考察。经过详细的勘察了解,当年2月26日,将上党钢铁工业基地的核心——炼铁厂选址在故县村东的沟壑里,即故县铁厂,并着手做好各种准备和前期建设工作。
  1947年5月2日,山西阳泉获得解放。考虑到接管的阳泉矿务局铁厂(更名为晋察冀边区阳泉铁厂)有2座日产20吨铁的高炉(58立方米),1947年6月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命令,将该厂2号高炉及其附属设备拆迁,转移到故县铁厂。经过艰苦努力,1948年1月10日,故县铁厂生产出第一炉铁水,结束了根据地不能生产灰生铁的历史。1948年4月,山东渤海解放区第七兵工厂(炮弹翻砂厂)奉命迁来与故县铁厂合并,利用高炉铁水,开始就地铸造炮弹,开始大批量生产50毫米、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15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故县铁厂1947年高炉出铁前仅产铸造炮弹20.8万发,出铁后的1948年迅速提高到102.8万发,大约是1947年的5倍;1949年达到175.63万发,为1947年的8.4倍。这些炮弹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解放战争前线,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县铁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深受党中央肯定,在战争年代8次受到表扬。1956年周恩来总理到太原钢铁厂视察时,仍教导工厂领导同志要发扬故县铁厂的光荣传统:“要像战争年代建设故县铁厂那样,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把这个厂管理好。”
  1949年3月,故县铁厂第一任厂长陆达(二排右三)和第二任厂长李宝庆(二排左二)与工人们在一起。(首钢长钢厂史展览馆 供图)      
  开展护厂行动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在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后,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为此,如何接管、保护好国统区的钢厂并恢复生产则成了当时工作的一个重点。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从1947年起,人民政府陆续接管了国统区的一些钢铁企业和冶金矿山。1947年接管的有山西阳泉铁厂、大连大华矿业株式会社、进和商业株式会社等,1948年接管的有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山东金岭镇铁矿、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抚顺制钢厂、唐山制钢厂(河钢唐钢前身)、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简称石钢)等;1949年接管了天津炼钢厂、西北炼钢厂(现太钢)、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钢铁公司(原大冶钢铁厂,现大冶特钢)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在这一过程中,老一辈钢铁人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到保护当地钢厂的伟大行动之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唐钢工人不让一台设备运出厂。解放前夕,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决定将唐山制钢厂迁至重庆,并着手组织拆卸轧钢工场的起重机和炼钢工场的转炉设备。1947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唐山制钢厂工人开展了反对工厂南迁的斗争。工人举行罢工,相继停产,工人中的骨干分子自发组织起来,昼夜守卫工厂大门,不让一台机器、一套设备运出厂外,最终护厂斗争取得了胜利。1948年12月12日,唐山市解放,唐山军管会工矿企业处当天接管了唐山制钢厂,并更名为唐山钢厂,第二天全面恢复生产。
  ★ 红旗插上了石景山。1948年12月,平津战役打响。石钢的工人听到了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看到了解放的曙光。他们在中共地下党的带领下积极保卫工厂,与解放军密切配合。在第一次解放石钢的战斗中,有一位解放军班长负了伤,在厂里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孙大文、杨文耀和工人崔孝庆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他,在躲过国民党军队的搜捕后把他送回部队。中共地下党员白振东、王长林等人找到解放军指挥部,介绍厂区的地形地物和敌军兵力部署,并为解放军带路,以自己的英勇行为为石钢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2月17日凌晨1时,红旗插上了石景山,石钢获得解放,厂内所有设备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怀抱。当年12月19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部企业处派军代表接管石钢,成立军代表办公室;同时经群众推选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着手清理生产现场,准备恢复生产。
  ★ 重钢十八勇士护厂。1949年11月30日深夜2时,重庆市东南不远处的第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前身)厂区里,国民党特务把10多吨炸药分别安放在了发电机透平机房和炼钢炉等重要部位后,慌忙地逃离了那里。就在这时,重钢工程师简国治和一群工友向电厂奔去。他们将锅炉房内的炸药安全运出去后,开始转移发电机房里的100多箱炸药。但在与时间的战斗中,他们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当天8时30分,随着一声巨响,引信定时起爆。简国治、刘家彝、古传贤、黎勋文、曹仲良、庄文宇、田玉清、任安炳、陈建铭、柳传、张金山、王昌、张国梁、罗万忠、吕治平、王吉之、董定盛17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加上当年11月28日因走家串户宣传护厂保家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杀害的烈士胥良,后人称他们为“护厂十八勇士”。在这次爆炸中,第二制造所的100吨高炉受损严重,其他设备因抢救及时未被破坏,烈士们用生命的代价护卫了工厂。也正在这时,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的炮声响彻重庆上空。
  1949年,全国仅产钢15.8万吨,占全球钢产量的0.1%。这对于偌大中国的钢铁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零”的起点。解放后,新中国的钢铁工人正是在这样一片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带着烈士们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期盼,带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踏上新征程!
  (特别感谢童赟、王震亚、赵强华、王魁璞、王春亮、贾成宁、朱亚明等同志提供的材料和帮助)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