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陈德荣: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2021-08-02 09:2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贾林海 报道
 
  “我战斗在金色的炉台上,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亲切的教导,时刻在耳边回响,沸腾的钢水映红了我的胸膛......”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刚刚就任钢协新任轮值会长的中国宝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会议现场的视频连线中,以深情朗诵《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这首耳熟能详流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歌歌词作为开场白,引起了全场与会嘉宾的共鸣。
  这次会议选在上海第一钢铁厂旧址改建成的工业遗址——“金色炉台”举办,勾起了陈德荣对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关爱钢铁工业的回忆。“1958年,毛主席沿长江而下视察中国钢铁工业,9月13日视察了武钢的高炉,9月20日到了马钢,9月28日到了上钢一厂,登上了炉台,就是后来的上海宝钢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所在的区域。”陈德荣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座高炉在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紧跟原上钢一厂地块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的步伐,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性纪念地。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在何文波书记和沈彬会长的领导下,钢协全体会员单位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和把握‘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以新发展理念统领行业发展,探索在新阶段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各会员单位以行业发展大局为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改善供给,维护产业秩序,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陈德荣首先对钢协工作取得的效果做了简短的评价,并从当值会长的视角出发,对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围绕钢铁人坚定行业信心、钢铁行业加强正面宣传、钢铁企业加深融合发展等方面,为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中国钢铁创造的奇迹是钢铁人自信的底气
  “近年来,钢铁行业不太受人待见,产能过剩的‘帽子’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戴上以后直到今天也没能摘下来。产业集中度低、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土地效率低等各种诟病伴随着钢铁行业发展的全过程。”陈德荣坦言。
  “不是在去产能的路上,就是在去产量的途中;不是在降排放的要求下,就是在降能耗的制约下。个别地方产生了厌钢情绪。”陈德荣认为,与改革开放初期5元人民币背面还印着炼钢工人的时代相比,现在中国钢铁人对职业的自豪感不如那时强、信心也不如那时足。
  “国家对钢铁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中国钢铁工业在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中国了不起的实体产业,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树立行业信心。”在陈德荣眼里,中国钢铁工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数个奇迹,足以称得上为“了不起”。
  一是创造了产业规模的奇迹。中国粗钢产量从1996年的1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10.65亿吨,增长了10倍,如今占据全球57%的钢产量。陈德荣说:“毛主席有两个夙愿,一个钢铁,一个粮食。如今,我们都实现了自给,钢铁材料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基建,支撑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创造了产业效率的奇迹。如今,中国钢铁工业的综合效率属全球最高,钢铁行业的投资效率、基建效率、运营效率、劳动效率均位居前列。陈德荣表示,几十年来,中国钢铁价格顶住了货币贬值数倍、要素成本成倍上涨的压力,其背后就是产业效率的支撑。“没有极致的高效率,就没有物美价廉的工业粮食,就没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中国也就不会被世界称为‘基建狂魔’。”
  三是创造了组织结构的奇迹。“今天的中国钢铁工业早已打破了‘小散乱’的局面,正在引领全球钢铁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大潮。不管是国有钢企还是民营钢企,都在大规模推进兼并重组,从而提升产业集中度,一批500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钢企正在崛起,国内钢铁行业产量前十企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陈德荣相信,在未来全球钢企产量前十中,中国钢企将不仅只占2020年的7个席位。
  四是创造了品种结构的奇迹。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建立了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完整的钢铁产品品种结构体系,22大类钢铁产品基本实现自给,其中19类产品自给率达到100%,剩余3类产品自给率也都超过了98.8%,多种钢铁产品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尤其是第三代高强度汽车钢、高钢级管线钢、“手撕钢”等产品,实现了从“跟随”向“领跑”的跨越。
  五是创造了智慧钢铁的奇迹。一键炼钢、远程运维、黑灯工厂、工业机器人……中国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产业互联网与流程型制造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陈德荣认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一点都不比发达国家差。
  “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功勋产业,中国钢铁工业完全没必要自惭形秽,相反,要有满满的自豪感,要重塑行业信心、企业信心、职业信心。”陈德荣眼里的钢铁人必须要有底气:“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军功章里有我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依然少不了我们!”
  为中国钢铁的正面形象鼓与呼
  多年来,社会各界对钢铁行业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曾经“傻大黑粗”的形象在老百姓心里根深蒂固。
  陈德荣坦言,钢铁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形象与其在全球钢铁行业的地位并不匹配。一方面,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形象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较大、印象较深;另一方面,行业对正面宣传有所忽视,为行业鼓与呼做的仍不够。因此,他建议要讲好钢铁故事、做好行业外宣、重塑行业形象、改变公众认知、提振行业信心。
  一是讲好钢铁发展历史故事,提高全民对钢铁在中国崛起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从洋务运动的实业救国到抗日战争的铁血西迁,从大跃进时期的全民炼钢到钢产量赶英超美,从鞍钢宪法到宝钢建设……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故事串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全过程。
  “老一辈革命家的钢铁梦想就是今天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德荣认为:“我们要宣传和弘扬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所凝聚的时代精神,以及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二是讲好钢铁绿色的本色故事,消除公众对钢铁的黑色偏见。在我国产业分类中,钢铁工业被称为黑色金属与压延加工业。陈德荣打趣说:“我们能不能改个名字?钢铁的本色是银白色,钢铁的氧化物同样也没有黑色的,况且,通过涂镀这类‘涂脂抹粉’的工艺,我们已经把钢铁产品打扮得很漂亮了。需要什么颜色,就能搞成什么颜色。这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工艺和技术。”陈德荣表示,“钢铁是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绿色钢铁的宣传引导工作,打破公众对钢铁属性‘黑色’的固有认知”。
  三是讲好钢铁文明基石故事,增强行业的荣誉感、使命感。一代材料推动一代文明。陈德荣认为:“钢铁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推动作用远未结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提高钢材性能、降低钢材价格。”
  作为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的理事长,陈德荣说他对科研人员的要求主要有两个:“第一,如何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蚀性能。强度翻番,用量就能减半;耐蚀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就能延长。第二,如何降低钢材价格。能否通过钢铁产业的技术进步,把钢材制造成本再往下降,进一步让钢铁作为基础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是讲好钢铁美好愿景故事,打造碳中和时代的低碳标杆行业。作为碳排放量仅次于火电行业的第二大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钢铁行业发展模式可能发生根本性颠覆。陈德荣把这种颠覆视作难得的发展机会:“如果钢铁行业能在碳中和时代率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无论是对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对大国竞争格局的重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钢铁行业未来要转变用人结构和布局结构,尽快研发推进新能源冶金技术,将‘双碳’挑战转化为钢铁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
  扛起引领中国钢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作为中国宝武的“掌舵人”,陈德荣代表企业向全国钢铁行业做出表态,中国宝武将担负起引领中国钢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第一,钢企不分大小、资本不分“国”“民”,在市场环境下都是平等的。中国宝武与任何一家会员企业一样,在行业协会、市场经营中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中国宝武将充分利用好企业自身的平台优势,为钢协会员单位服好务。
  “中国宝武的兼并重组仍在路上,未来的整合节奏可能会更快,更大规模的目标将很快到来。”陈德荣做出承诺:“但是我们坚决不谋求市场垄断地位,坚决不以规模优势破坏行业规则,将一如既往与行业伙伴一起共建共享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第二,中国宝武愿意无条件共享低碳冶金技术。“低碳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课题,是我们钢铁行业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的责任,中国宝武愿意在这一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对有着1亿吨体量的中国宝武来说,低碳冶金的投入成本分摊到每一吨上的压力会更小。”陈德荣邀请各会员单位到中国宝武八钢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共同推进低碳冶金技术研发,并表示中国宝武的低碳冶金技术将毫无保留地向全行业开放。
  第三,带头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国资央企,中国宝武将勇担党和国家的战略使命,在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供应链难题上攻坚克难。”陈德荣表示:“中国宝武将深耕钢铁这一基础材料,加快发展先进材料,支撑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供应链弱点的过程中,希望与行业伙伴们协同打造安全可靠的钢铁产业链。”
  第四,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稳定。今年上半年,下游行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普遍经营困难,国家严厉控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并实行调控政策。陈德荣承诺道:“中国宝武将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并尽最大可能内部消化成本因素,维护钢铁市场的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钢铁产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代、新格局、新挑战,需要新的战略引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在全体钢铁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钢铁工业必将再铸新的荣耀、再创新的辉煌。”陈德荣满怀期许。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