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屹立大西北的“钢铁脊梁”——中国宝武八钢跨越式发展报告

2021-12-23 10:0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高质量发展的宝武实践报道组:陈玉千 陈琢 吕兵 刘加军 吕林 贾林海 报道
姚海山 摄影
 
  编者按
  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多次就宣传中信泰富特钢集团高质量发展之路和中国宝武发展之路典型经验提出明确要求。今年8月份,何文波在钢协第六届二次会员大会上指出,中国宝武已成为世界最大钢铁企业,也必将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从而也使我们对中国钢铁的未来更有信心、更加憧憬,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大努力。今年9月份,何文波再次强调,中国宝武大规模的快速整合,不仅促进了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也直接改变了世界钢铁竞争格局。随着中国宝武的跨越式发展,其高质量发展实践也越来越为全球钢铁行业所关注。为此,中国冶金报社专门成立以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为组长的采访报道组,启动《高质量发展的宝武实践》系列报道,并于今年10月份首先对中国宝武旗下八钢进行了深入采访,现向钢铁行业广大读者推出《高质量发展的宝武实践·八钢篇》。
  中国宝武在推进联合重组、提升竞争力等方面为钢铁行业做出了表率,其通过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流程升级和效率提升。我们相信,值此钢铁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的关键时刻,总结宣传推广中国宝武高质量发展经验,对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引领意义。
  时光回溯到1998年,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年产钢100万吨的目标;今天,中国宝武八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利润达数十亿元,产品辐射全国乃至中亚地区,环保和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科技钢城。仅从规模上讲,八钢旗下八钢本部、巴州钢铁、伊犁钢铁三大钢铁基地,以及其纵向整合的新疆煤矿、新疆水泥等新疆重工业龙头企业共同组成了西北地区快速腾飞的钢铁方阵。
  八钢是如何实现这个巨大跨越的?带着这个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了中国宝武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图为蓝天白云下的八钢厂区远景
  奋斗与辉煌
  70年来深入骨髓的艰苦奋斗精神,让八钢在大西北的荒漠上撑起了一个绿色、智慧、低碳、生机盎然的现代化高科技钢城。
图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办公楼
  1951年9月份,王震将军率领驻疆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族群众创建八一钢铁,打造了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地方钢铁企业,彻底结束了新疆不能生产钢铁的历史,开创了祖国大西北钢铁工业的新纪元。1952年,八钢炼出第一炉铁、第一炉钢,并陆续生产出机耕犁铧片、拖拉机履带板、汽车弹簧钢板、后轴套管用钢。作为全国地方钢铁企业“十八罗汉”之一,八钢1957年就达到了年产5万吨钢的能力,满足了新疆工农业生产对钢铁的急需,为改变新疆的落后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之后的20多年里,八钢一直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钢铁供应基地,对西北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1980年,八钢年产量增长到12万吨。
  改革开放后,八钢积极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从1980年到2006年,八钢年产量增长到362万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成为新疆第一家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在这期间,2002年,八钢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成功上市。2004年,八钢新上板带项目,结束了新疆不能生产板材的历史。
图为八钢厂区内象征奋斗精神的雕塑
  2007年,八钢加入原宝钢集团,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2007年~2009年,八钢陆续新建投产3座2500立方米高炉、150吨转炉、二号高速线材、中厚板项目,形成年产500万吨钢能力,通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八钢成为新疆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品种最全的钢铁联合企业,产品规格多达2000多个,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2015年前后,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冰河期”,新疆地区供需严重失衡,八钢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关键时刻,宝钢集团从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宝钢集团组织集团内专家对八钢全工序进行现场诊断,共梳理出数百个关键点,并根据诊断报告形成钢铁主业10个大项、77个子项的项目群;同时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使得八钢在管理、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不断取得好成绩。
  此外,借助“宝武班列”发运业务,八钢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国际物流贸易,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15年至今,八钢累计开行“宝武班列”880列,足迹遍布中亚、西亚、南亚、俄罗斯、东欧等地区。
  八钢于2017年主动关停南疆300万吨拜城钢铁,2019年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率。2020年,八钢在中国宝武战略的指引下,连续收购并成立巴州钢铁、伊犁钢铁,形成三大钢铁基地,粗钢生产能力已达1080万吨,成为西北市场“稳定器”,并成为中国宝武沿“一带一路”贯通中亚中欧的龙头企业。
图为八钢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腾飞的密码
  在一片荒漠中诞生,八钢的发展史是一个坚韧的奇迹。在深入采访八钢的过程中,《中国冶金报》记者试图解开八钢腾飞的密码。
  第一,“艰苦奋斗、创建八钢”的优良传统是八钢在大西北傲然屹立数十年的根和魂。无论宝武人还是八钢人自己,都对此坚信不疑。八钢的发展依托新疆地区的市场,建厂之初主要满足西北工农业的急需,其产品定位起点较高。在70年的发展中,依靠肩扛手拉艰苦创业起家的八钢,始终坚持产品创新赢得市场,进而迎来了新疆焦煤、西域水泥向八钢聚集。在市场中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八钢在技术攻关、产能规模、管理升级等方面做出了持久努力,稳步向前。
  第二,在各个历史时期,改革创新始终是八钢发展的不竭动力。1985年,八钢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实现连续多年跨越式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前后,八钢通过承包制改革不断深挖系统潜力、提升管理效率,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实现A股上市。这不仅是对其改革的肯定,更是八钢发展腾飞的基石。至今,资产重组、债转股、减员增效、穿透式管理、欧冶炉改造等,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八钢都勇于尝试。
  第三,融入中国宝武为八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八钢跨越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原宝钢集团公司累计向八钢提供100亿元资金支持。八钢通过产线调整和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水平迅速进入大型化现代化行列,产品结构全面优化。在中国宝武的全力支持下,八钢迅速对区域钢铁企业进行了战略整合。
图为美丽的八钢厂区一景
  机遇和雄心
  “一带一路”的海外战略布局为八钢打开了发展空间。八钢正在积极变身“一带一路”的先锋、“双碳”战略的先行者,勇挑区域产业整合的重担。
  首先,充当“一带一路”海外布局的先锋。在整合新疆地区煤炭、铁矿资源的同时,八钢开始利用中亚煤铁资源,如俄罗斯钢铁投资的球团和精粉资源、哈萨克斯坦卡钢和巴比矿山的铁矿、蒙古国的焦煤,同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钢材。凭借区位优势,八钢积极筹划开展周边国家海外基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其次,争当“双碳”战略落地的先行者。八钢充当碳达峰、碳中和先行者的底气来自它的两大秘密武器:富氢碳循环高炉和欧冶炉。依托这两项技术,八钢计划于2023年通过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减碳30%,并开始向各基地高炉主体设备推广。欧冶炉依靠炉顶煤气回用和二氧化碳捕集分离两大突破性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特别是在当前煤焦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欧冶炉吨铁成本比传统高炉大幅降低,优势明显。
图为践行低碳与环保的八钢厂区一景
  最后,加速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钢铁整合。八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彬表示,虽然八钢已经整合了1000万吨产能,但是整个新疆地区钢铁产能依然分散,产能在100万吨以下的小钢厂还有7家。依托三大基地,八钢将在严控产能扩张的前提下,对新疆地区企业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能源“双控”目标。
  承载着中国宝武乃至国家战略的使命,吴彬表示,八钢将通过整合优化,向着我国西北地区及中亚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绿色低碳示范企业迈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