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3年期利率仅为2.94%!从湖南钢铁成功发行绿色债券说起……

2022-04-06 10:17:00

  绿色债券离钢铁企业有多远?近年来,绿色债券发行实现井喷式增长,但至今仅有5家钢企发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额达112亿元,占比不到全市场的0.5%,与钢铁行业对GDP贡献相比差距甚大,绿色金融工具的利用率较低。
  绿色债券离钢铁企业有多近?2022年3月11日,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3年期利率仅为2.94%。如此低的发行利率大大地提振了钢铁企业的发债信心。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巨额的资金,绿色金融成为推动钢铁行业达成“双碳”目标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顶层设计的落地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的作用愈发明显。绿色债券是融资额仅次于绿色信贷的绿色金融产品,2019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长明显,发行量呈现出连年递增的态势。但是,为何截至目前钢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规模仍较小?其挑战和难点有哪些?
  01  绿色债券蓬勃发展,但钢企发行规模为何偏小?
  在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期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而后,密集出台的各类监管政策也积极引导绿色金融发展,各金融系统相继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金融产品等多种金融工具,其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是较为成熟的品种。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下称2021年版《目录》)是当前指导发行绿色债券最重要的政策文件之一,该版《目录》针对2015年发布的版本进行了修订与调整,包括进一步统一绿色债券的标准及用途,将募集资金投向的产业范围重新划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六大领域,在细化各大领域分类的同时,新增了绿色装备制造、绿色服务等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版《目录》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项目纳入绿色债券支持范围,主要原因在于煤炭等化石能源利用项目在本质上仍属于高碳排放项目,国际主流绿色债券标准均未将其纳入支持范围。为鼓励发行绿色债券,配套的金融机构考核标准也随之出台,2021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提出,将绿色金融业务评价范围从绿色贷款扩大至境内绿色债券,纳入的产品包含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资产证券化及经绿债评估机构认证的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产品,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总体看来,监管层面积极引导了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向市场参与者传递正面信号,进一步释放了绿色债券市场潜力,推动绿色债券发行,加强金融机构投资者对绿色债券配置偏好。有数据显示,从发行量来看,我国2016年~2021年累计发行绿色债券金额达24112亿元,共计2177只,其中2021年发行规模为8108亿元,同比增长46%。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是2016年开始起步发展的,但钢铁企业直到2018年才由河钢股份发行了第一笔钢铁相关绿色债券。截至2022年3月底,仅有5家钢铁企业参与过绿色债券的发行,累计发行规模仅为112亿元,只占整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0.46%(见下图)。可以说,钢企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和参与程度都非常低。
 
  那么,为何截至目前钢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规模仍较小?是钢铁绿债发行门槛高,还是监管严?两者都有。
  行业属性依然不受青睐。监管层面一度按产能过剩行业采取“产业政策+综合指标评价”的分类监管标准对待钢铁行业。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向债券承销机构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此后钢铁企业在交易所发行公司债进一步收紧。虽然中国钢铁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行业效益屡创新高,但是在整个社会中的形象与其在全球钢铁行业的地位并不匹配,与其他工业行业相比,发债规模占比不匹配。
  募集资金用途严加限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应用于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发展,其中确定包含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绿色项目贷款等的募集资金金额应不低于募集资金总额的70%。但在钢铁企业实际发行的绿色公司债券中,资金用途被严加限制,例如只能单一用于偿还绿色项目贷款,而不能用于绿色项目运营等。
  有时银行贷款更胜一筹。钢铁企业资金筹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钢铁绿色项目大多需要中长期贷款的特点,企业往往会结合当时市场利率综合考虑各类融资工具的性价比。虽然绿色债券在发行利率上有一定优势且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但银行贷款往往具有审批快、贷款期限长及用款灵活等特征,甚至个别银行的利率还有微弱优势。另外,钢铁企业发行非绿色债产品,同样发行效率高、用款灵活。
  02  钢企如何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那么,未来钢铁企业如何把握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呢?湖南钢铁集团的案例很有借鉴性。
  该集团绿色债券项目相关负责人曾向笔者介绍,该集团成功发行绿色债券有4个关键点:
  高效决策是保障,要抓住低利率时间窗口。湖南钢铁集团成功发行绿色债券10亿元,票面利率为2.94%,创钢铁绿色债券发行利率的历史新低。这与湖南钢铁集团看好当时的利率环境及内部高效的决策密不可分,在债务融资工具(DFI)框架下,从决策到发行仅用了3周时间。同时,还要合理匹配企业的用款周期,做好资金筹划。
  经营效益是根本,要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从绿色债券发行整体来看,主要还是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受到市场青睐。企业经营情况决定了发行成本和发行效率,企业要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绿色项目是关键,要符合政策,手续齐备。钢铁企业绿色项目很多,但由于发债的要求与钢铁企业建设绿色项目周期有一定的错配,所以在项目选择上需要研究透发债政策并确保项目相关的环评、能评、用地等各类手续齐备。
  在债务融资工具(DFI)有效期内,可大大提升发行效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企业在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务融资工具接受注册通知的有效期内,可以依据通知内容,分期公开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方式较为灵活。
  如何用好绿色债券,实现钢企绿色低碳发展?笔者下面就以“22湖南钢铁GN001”绿色项目为例来说明。《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下称《说明书》)显示,湖南钢铁集团选定了3个绿色项目,主要是环保提质改造类及余热余压利用类。根据《说明书》,评估机构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及导则要求,对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包括温室气体减排效益、能源节约效益以及大气污染物减排效益。
  经测算,本期绿色中期票据的募投项目建成后,可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9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05万吨、烟尘2433.83吨、二氧化硫2164.89吨、氮氧化物3061.41吨、挥发性有机物61.39吨。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加快推进低碳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走向碳中和,是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吨钢综合能耗上看,中国钢铁行业从1978年的2524千克标准煤已降至2020年的546千克标准煤,行业平均单位能耗和排放强度指标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越来越多的钢厂已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或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尽早实现超低排放。从全生命周期看钢铁冶炼的能耗与排放,钢铁是相当环保的材料,因为它可重复可利用,目前也找不到一种比钢铁性价比更高、同时能耗更低的材料。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钢铁企业在融资市场上还遭受着与之贡献并不相符的待遇,企业和行业发展由此受到很大的限制。监管机构和投资机构还需加大对钢铁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快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如期达成“双碳”目标。
  综上所述,钢铁绿色债券未来可期。面对“双碳”目标,钢铁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推广应用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我国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得以如期实现的重要保障之一。实现低碳绿色钢铁任重道远,钢铁企业要积极使用绿色金融工具,把握绿色金融发展的时代机遇。

来源:李凌 高雨萌(作者单位系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