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人民政协报 | 全国政协委员何文波:以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2022-07-04 10:21:00

  2022年6月28日,《人民政协报》发布了《全国政协委员何文波:以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一文。全文如下——
  “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当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主要面临“一高、两低、三短”问题。
  “一高”是能源消耗总量偏高。我国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达49.8亿吨标准煤。“两低”是非化石能源比重低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三短”分别是清洁安全能源供给存在短板、关键能源技术与装备支撑存在短板、能源体制机制灵活性存在短板。
  何文波举例说,比如,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风电和光电间歇性及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再如,我国能源领域关键装备、材料、零部件、专用软件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燃气轮机核心部件、风电行业高性能轴承等“卡脖子”难题亟待解决等。
  何文波告诉记者,钢铁行业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上重要的基础材料支撑产业,近年来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与两个优秀做法密不可分。一个是率先示范、平台赋能;一个是高标准引领、差别化管控。
  具体而言,“率先示范、平台赋能”指钢铁行业积极推动以低碳为统领的发展理论体系建设,提出碳中和冶金路线图。如,中国宝武、河钢、包钢等众多企业强化规划引领,正式公布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同时,大力推动平台赋能,率先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和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正式启动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推动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评估平台研发与应用,全方位体系化支撑钢铁行业落实“双碳”行动。“高标准引领、差别化管控”指钢铁行业以超低排放政策为抓手,启动了最严排放限值、最高措施要求的超低改造政策,结合行业重点精准减排,实现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如,全行业集中科研力量,建立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并以迁钢为试点,开展了示范工厂建设,迁钢也顺利通过评估监测并完成中钢协公示流程,成为首家超低排放企业。
  何文波提出,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科技创新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应围绕“体系构建、数字智能、关键技术和质量基础”四方面发力:一是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和壮大绿色低碳技术群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融通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和管理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二是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重点突破基于物质流能量流协同的能源优化调度、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排产与资源协同优化、基于大数据的全流程质量分析与优化等技术,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系统梳理各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共性核心绿色低碳技术,以及跨行业的低碳耦合集成技术,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以钢铁行业为例,应重点围绕低碳冶金、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绿色高效电炉冶炼等关键核心技术,新型储能、生物质利用以及CCUS等技术,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四是强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