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五家行业协会联合发起——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2022-08-04 09:35: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樊三彩 实习记者 贾林海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实习记者 朱亚明 摄影
 
  “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发展钢结构建筑是钢铁-钢结构-建筑-房地产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单靠产业链某个环节实现,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何文波
  “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材料可循环、环境效益优等优势,推广钢结构建筑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是畅通房地产、建筑业和钢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
——李如生
  “希望委员会不负重任,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强化高端材料、绿色低碳等工艺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钢结构全产业链工艺、装备、技术集成创新,推进钢结构建筑工业全产业链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融合发展,促进钢铁、钢结构和建筑协同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夏农
  8月2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联合发起的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钢铁-钢结构-建筑-房地产产业链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汇聚一堂,共商钢结构产业发展大计,共同擘画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以委员会为平台,打造产业链绿色低碳生态圈,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文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倪江波为大会致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王惠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分别主持了会议的上下午环节。
图为会议现场
  随着何文波、夏农、陈宜明、刘毅、郝际平、倪江波、文刚、张爱林共同登台按下启动手印,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使命与职责是:全面贯彻社会、经济、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发挥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特性,构建钢铁工业与工业制造、建筑行业、房地产及关联行业之间的绿色低碳生态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以期推动钢结构建筑技术与产品部件的实际应用。
图为委员会成立大会启动仪式
  何文波在致辞中表示,今天,5家协会共同发起的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钢铁-钢结构-建筑-房地产产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产业融合生态圈工作的新起点,值得祝贺、值得期待。
图为何文波致辞
  何文波指出,大力推广钢结构,既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钢铁业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还是钢铁资源战略储备、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方式。特别是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呈现“供给减量、需求下降”的运行态势,行业的整体经营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在护航经济稳大盘的责任要求下,做好钢结构推广应用十分重要、非常及时。
  何文波就发挥委员会平台作用,推动跨产业协同,加快钢结构建筑工业化进程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稳中求进,力争有所突破。大力发展钢结构不仅是建筑行业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钢铁行业优化建筑用钢消费结构、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钢结构建筑回收率高,是一条很好的“藏钢于建筑、藏钢于民”的途径,建设钢结构建筑,相当于建设了庞大的优质钢铁资源储备库,战略意义显著。近十年来,国家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和钢铁业、建筑业、钢结构业等都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做好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看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仍有进一步突破的巨大潜力,包括钢结构建筑比例的提高,钢结构材料强度、质量的提高,钢结构建筑设计、施工人才队伍的建设等等,这就是委员会的职责使命,也是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意义。
  二是进中求变,孕育建筑用钢供给变量。加速推进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跨行业合作,在建筑领域扩大钢铁应用空间,是在绿色低碳背景下供给侧驱动需求增长的重要领域,这在未来钢铁需求总量逐渐减少的大趋势下是一个重要的变量。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完全有能力为高品质的钢结构建筑提供充足、优良的轧制H型钢、高强钢。“我们相信,委员会的成立、跨产业链的合作,将有利于打通产业间的堵点,推动共建共享共赢钢结构标准规范的建设,加快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实现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何文波说道。
  三是变中求新,全面构建新型建筑工业化体系。在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的进程中,钢铁材料将充分发挥其高效、循环、绿色的特性,以及制造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优势,实现钢铁产业与建筑产业的无缝衔接、绿色互动。通过系统集成和资源优化,推动解决钢铁企业与钢结构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全产业链协同不足,以及钢结构建筑建造成本过高、钢材应用率低、供给方式局限等问题,形成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特征的新型建筑产业链条,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
  “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钢铁工业将依托委员会这个跨产业链的平台,充分发挥钢铁材料保障及综合服务优势,与上下游行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共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携手共迎更加广袤的星辰大海!”何文波说道。
  李如生在致辞中首先高度肯定了委员会成立的重要意义。他表示,5家行业协会以发展钢结构建筑为共同目标成立了跨行业、跨学科的委员会,这将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将成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支点。他提出3点意见:一是坚持标准先行,推动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完善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作用。二是坚持示范引领,打造钢结构高品质建筑的良好形象,在保障民生事业中发挥作用。三是坚持科技赋能,提高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综合效益,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作用。
图为李如生致辞
  “新时期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钢结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希望各相关协会以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着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为人民群众建造高品质的建筑产品,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李如生说道。
  夏农在致辞中表示,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是一种基于全生命期设计理念的新型节能环保建筑体系,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铁工业是钢结构建筑发展的物质基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保障。当前,钢铁工业正处在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抓好“双碳”工作机遇,持续深入推进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钢结构建筑领域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大上下游产业链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提高钢铁产品的附加值,加快高性能与高效能钢铁产品的推广应用,共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助力我国钢结构建筑工业进入世界领先梯队。
图为夏农致辞
  文刚在致辞中表示,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是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和途径;是推动钢铁工业和建筑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质量水平,有利于促进钢铁工业和建筑业融合创新发展。希望委员会汇众智、集众力,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融合,聚焦钢结构建筑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技术创新,健全标准规范,积极建言献策,携手推进钢铁工业和建筑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图为文刚致辞
  陈宜明在致辞中首先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认为,委员会的成立本质上是钢铁业和建筑业的结合,这两个行业本就是“骨肉关系”,并且双方有非常友好的合作历史。他表示,在以往的发展过程当中,针对钢结构的特点,我们坚持先公共建筑后住宅的发展路径,但是技术发展到今天,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钢结构住宅。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去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约14.7亿平方米,在这个量当中,钢结构住宅占的比例还不高,发展空间还很大。发展钢结构建筑是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期间提出的“藏钢于建筑”战略目标,以及2016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他希望,未来依托委员会,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能够坚持简洁衔接、开发配套、建立体系(技术体系、材料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品质4个方面,在“双碳”背景下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水平。
图为陈宜明致辞
  刘毅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对钢结构行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明确指出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广钢结构住宅。2021年全国钢结构加工量达到9700万吨,已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粗钢产量,可见我国钢结构市场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地区。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碳排放、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日益重视,钢结构更应该充分发挥其轻质高强、施工周期短、绿色环保的优势,在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今天成立委员会是一个成功的起点,5家协会将共同推动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由钢结构大国走向钢结构强国而努力奋斗。
图为刘毅致辞
  郝际平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转型升级,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化生产特征明显的建筑工业产品,必须走装配化、工业化、数字化发展之路。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很多,但是发展尚不能令人满意,缺少跨产业平台是原因之一。我们有优质的钢材、墙体、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部品部件,但是没有形成很好的链条和互动机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委员会的成立,顺应了发展需求,希望通过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引领、上下游产业融合,推动钢结构标准化设计、型钢标准化供给、绿色化智能化建造等方面的产业融合,进而提升全行业总体发展水平。
图为郝际平致辞
  倪江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委员会成立后,可以从工程建筑的全过程发力,从全生命周期发力,从全产业链发力,全专业技术领域发力,推动协同发展,构建建筑业和冶金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正是落实党中央要求的生动实践。他指出,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各行业都做出了部署,其中包括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提出要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住建部在近期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做出了进一步部署。钢结构建筑体系应当从建筑产品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间接排放、隐含碳即全生命期发力,发挥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综合减排效能,并通过协同完善提升保温隔热技术体系及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等,为社会推送出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建筑产品。成立委员会是5个相关协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碳”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的发展。
图为倪江波致辞
图为王惠敏主持会议上午环节
图为姜维主持会议下午环节
  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围绕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的相关问题,来自钢铁制造、钢结构加工、建筑设计、施工及房地产开发、标准研发等领域的11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原校长张爱林作题为《工业模式、数字驱动、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我国钢结构建筑新时代创新发展重大需求》的专题报告。
图为张爱林作专题报告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李自刚作题为《更好的钢铁,更好的建筑》专题报告(视频连线形式)。
图为李自刚以视频形式作专题报告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郁银泉作题为《设计引领建筑钢结构产业化发展》专题报告。
图为郁银泉作专题报告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专家靳星博士作题为《南钢高性能建筑用钢开发与应用》专题报告。
图为靳星博士作专题报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作题为《发展智能制造 促进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图为文林峰作专题报告
  中国宝武马钢技术中心型钢研究所所长、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吴保桥作题为《结构用热轧H型钢的研发及应用》专题报告。
图为吴保桥作专题报告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元齐作题为《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的新业态思考》专题报告。
图为李元齐作专题报告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吴耀华作题为《热轧H型钢应用现状调研及发展思考》专题报告。
图为吴耀华作专题报告
  包钢技术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涛雅作题为《高品质钢铁产品助力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图为涛雅作专题报告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万玉作题为《高层钢结构住宅型钢构件与成套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专题报告。
图为沈万玉作专题报告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智能建造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张鸣作题为《中国建筑进入钢铁时代》专题报告。
图为张鸣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指导,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中国冶金报社协办,新兴际华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支持,铯镨公司承办,来自钢铁、钢结构、建筑、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本次会议通过网络全程直播,受到广泛关注,线上共有约16万人观看。
图为何文波与李如生在会前交流
图为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在会议现场
图为钢协副秘书长黄导在会议现场
图为会议现场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