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极致能效正当时 减污降碳增动能 2023(第十四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论坛成功召开

2023-07-11 10:0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罗忠河 报道
蓝义高 摄影
 
  7月8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首钢股份、沙钢集团、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第十四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召开。
  围绕论坛主题“极致能效、减污降碳”,与会领导和嘉宾凝聚智慧与共识,聚焦新形势下我国钢铁行业如何化危机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以能效提升、减污降碳为抓手,全面优化产业结构,研发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等热点议题,共商战略措施和实施路径,共享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共促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领导·致辞
图为何文波致开幕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他指出,本届论坛主题锁定“极致能效、减污降碳”,与钢协所确定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完全相符,也完全符合国家和各部委针对本领域工作所发布的各类政策和意见。
  围绕“232”行业重点工作,何文波在介绍极致能效、超低排放、产能置换三大工程最新进展和他的深度思考时指出,市场形势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行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连续两年的钢铁产量下降,导致产能利用率降低,也造成了行业吨钢综合能耗的增加。根据协会会员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高产年)吨钢综合能耗为545公斤,2021年为550公斤,2022年为551公斤,连续两年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虽然相比10年前的2012年降低了8.5%,但近两年的能耗数据提醒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不仅告诉我们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也正说明极致能效工程正当其时。”他特别强调。
  何文波还指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既需要及时进行回顾总结,也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和工作进展,对下一步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做出校订和部署。相信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进展,绿色发展之路一定能够越走越好。
  特邀·报告
图为刘炳江做报告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为本届论坛做主题报告《以高水平超低排放为抓手扶优汰劣 推动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表示钢铁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落实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论坛紧贴行业形势,围绕“极致能效、减污降碳”共同谋划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刘炳江指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为钢铁行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效助力。钢铁行业是国家改善空气质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差别化管理政策、大力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等措施,我国钢铁行业整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钢铁集中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产业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并且激发了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回顾前十年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转型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扶优汰劣”四个字,这个政策将会持续坚持下去。
  刘炳江分析称,目前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变相新增产能风险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而且供需平衡矛盾突出,企业之间绿色发展水平分化加剧。我国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绿色高质量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全行业应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改革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二是强化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决心,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三是强化企业规范化运营管理;四是强化减污降碳共性技术示范应用。
图为丁志军做报告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在主题报告《工业能效提升相关政策解读》中指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有效举措,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补齐产业短板、锻造优势长板,在绿色转型中锻造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丁志军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节能与绿色低碳转型,始终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降碳举措,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在钢铁行业节能和能效提升方面,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以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推进技术节能;二是以加强能效对标达标为关键,持续开展能效“领跑者”企业和绿色工厂建设,推进管理节能;三是以用能清洁低碳转型为导向,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提升工业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结构节能。
图为熊哲做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处处长熊哲在主题报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从构建完成“1+N”政策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健全政策机制6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双碳”协调职责,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的工作进展和实现的良好开局。
  熊哲指出,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肩负重要使命。面向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在政策体系和实施方案部署要求下,我国钢铁行业要以绿色化、低碳化为关键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深入推进节能增效,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工艺技术更新,注重提升基础能力,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锻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熊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付出艰苦努力。希望广大钢铁企业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时代潮流,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双碳”战略决策密切结合,知重负重、积极奋进,切实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履行好社会责任,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实现新的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图为杜祥琬通过视频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以视频连线方式在会上做主题报告《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他分析指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应实施节约提效优先、能源安全、非化石能源替代、再电气化、资源循环利用、固碳、数字化、国际合作八大战略。从具体路径来看,要把握好“八大抓手”:一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二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三是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四是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五是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六是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七是运筹帷幄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八是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完善碳交易制度。
  杜祥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科学的转型过程,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推进;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碳中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只是一个里程碑,它不是终点。人类社会还要发展,未来社会要靠未来能源的支撑。
  主题·报告
  中国宝武集团碳中和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能源环保部副部长、科技创新部副部长马朝晖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报告。
  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做《河钢全速领跑钢铁绿色发展新赛道》报告。
  首钢股份总经理刘建辉做《双碳目标下首钢股份公司极致能效减污降碳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江苏沙钢集团股东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兵做《沙钢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与展望》报告。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设计院院长尹鹏做《极致能效减污降碳国舜技术助力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叶恒棣做《钢铁流程碳污减排及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报告。
  广州市华滤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锦做《钢铁行业极致能效管理之减污降碳型滤筒节能技术交流与分享》报告。
  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沈天昱做题为《哲达极致能效技术助力钢企节能降碳》的报告。
  中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时球做《极致能效,以节能助推环保:高炉煤气脱水脱氯协同煤气脱硫的工程实践》报告。
  北京皓天百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工佟飞做《CO催化燃烧节能降碳技术》报告。
  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做《高炉煤气源头治理技术交流》报告。
  与会·嘉宾
  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钢铁上下游企业的领导、嘉宾、专家和代表400余名参加了线下论坛,累计吸引超过1.43万余人次线上参加论坛。
  钢协副总工程师黄导参加论坛。
  钢协专务理事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张永杰参加论坛。
  论坛·主持
  范铁军主持上午论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学主持下午论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