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李江梅 报道

图为论坛现场。
11月8日,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暨冶金学科高层论坛在辽宁鞍山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高校冶金院长论坛组委会主办、辽宁科技大学承办,以“共话合作,共叙友谊,共谋发展”为主题,聚焦冶金学科现状与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冶金技术、学科交叉融合等关键议题,旨在推动全国冶金工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姜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李殿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工材学部工程一处处长、研究员朱旺喜等380余位来自全国冶金领域的高校校长、院长、知名专家及学者参会。
会上,辽宁科技大学校长胡军、鞍山市副市长朱长悦致欢迎辞,辽宁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孟劲松致闭幕词。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艾新港、副校长张文宇主持论坛开幕式,辽宁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胜利主持论坛闭幕式。
胡军在致辞时表示:“冶金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此次论坛的召开如一场及时雨,为冶金人共商冶金学科创新发展、共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相信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必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破解关键工艺难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论坛与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也与鞍山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朱长悦说道,“相信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碰撞,必将为冶金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鞍山的转型发展带来宝贵的启示。”
姜涛做题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思考》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六大技术途径,包括:从低品质原生矿向优质原料转变、从常规炉料向低碳新型炉料转变、从使用化石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变、从减污降碳向碳污协同减排转变、从高炉转炉长流程向短流程转变、从单一制造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
李殿中在做《高纯高均质特殊钢研究与应用》报告时介绍了其团队在高纯净特殊钢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纯高均质特殊钢的重大应用价值,为提升我国关键基础材料性能与自主保障能力指明了方向。
赵中伟在做《有色冶金技术创新——从喉返神经说起》主题报告时揭示了有色冶金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与巨大潜力。
朱旺喜在《注重基金 创新冶金》报告中分享了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青年成长的宝贵经验,为冶金青年才俊的脱颖而出提供了重要指导。
此次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来自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冶金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他们结合各校特色,深入探讨了冶金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产教融合实践及冶金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分享了宝贵的“校本经验”与深邃的个人思考,现场的智慧火花不断碰撞。
“论坛虽有闭幕之时,但学术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的友谊与合作亦历久弥坚。”孟劲松在致闭幕词时表示,希望将此次论坛结出的丰硕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
论坛同期举行了第十九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提名奖”颁奖仪式,并举行了论坛承办交接仪式,下一届论坛将由内蒙古科技大学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