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材料前沿

质与量双提升 直供“高精尖”
——河钢承钢推进产品提档升级纪略

2021-12-01 08:34:00

  本报通讯员 田海霞 实习记者 马国君
  今年初以来,河钢承钢坚持“以钒定钢”发展路径,紧紧围绕“两个结构优化”的中心任务,瞄准高精尖领域推进产品提档升级取得显著成效,钒铝合金产品质与量实现双提升。截至目前,钒铝合金月产销量同比翻两番,产品稳定直供医疗、航空领域,产品吨钒增效8000元以上。
  持续工艺革新——
  推进产品提档升级
  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核心和生命。河钢承钢作为国家钒钛钢铁产业化的先导企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持续开展钒铝合金生产工艺革新,努力实现钒铝合金产品质的飞跃。
  钒铝合金是生产钛合金的中间合金。以钒铝合金为中间合金生产的钛合金具有轻便、高硬度、高弹性、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是制造飞机和航天器零件的重要材料。早在2016年,河钢承钢就自主研发了钒铝合金的电铝热冶炼方法,通过真空精炼技术,实现了国标级钒铝合金产品向国际宇航级专用钒铝合金的升级,并完全具备了批量生产德标宇航级钒铝合金产品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河钢承钢在钒钛冶炼方面的领先地位,2020年以来,河钢承钢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依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持续加大钒铝合金产品由宇航级向医疗级扩展的攻关力度。河钢承钢技术人员徐峰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道:“医疗级钒铝合金产品对合金夹杂有十分严苛的标准,我们在去年9月份成立技术小组后,便不分昼夜地进行新工艺探索。”
  其间,河钢承钢钒钛技术研究所充分发挥技术革新“领头雁”作用,让技术工程师下沉到产线,与产线技术人员形成合力,加快推进钒铝合金专用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工作。在试产过程中,他们尝试将筛选成分合格的破碎粉末按比例回用到钒铝合金冶炼中,同时加强对混料的烘干处理,提高钒铝合金产品品质。经过300余炉次试验,河钢承钢最终于2020年9月底顺利完成了传统钒铝合金冶炼技术革新,使产线生产能力稳定在月产3吨水平,产品质量首次达到医疗级标准。
  坚持问题导向——
  稳步提升钒铝产量
  “从月产2吨、3吨、5吨,到目前的月产10吨水平,我们破解了32项产线难题,不仅实现了产线工艺的革故鼎新,而且开创了河钢承钢钒钛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河钢承钢钒钛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兰杰介绍。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河钢承钢钒钛系统调集优势资源向钒铝产线倾斜,集中人力、物力和智力,全面排查制约钒铝合金产量提升的关键点,挂图作战,逐一攻克。技术人员重新修订岗位操作标准,将全流程工艺相关环节细化为具体参数,冶炼时间具体到分甚至是秒,彻底改变过去岗位人员凭经验工作的习惯,为全面挖掘产线潜能创造条件。同时,根据在试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参数,技术人员持续优化冶炼温度,减少合金锭破损,降低合金锭加工处理过程粉末率,实现钒原料的单耗降低,促进钒铝合金成品合格率提升10%以上。钒铝产线负责人贾立根欣喜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原料消耗降低了,产品产量自然有了保证。”
  同时,技术人员对原辅料成分均匀度、物料组成进行精密调控,实现了产线精料细作,石墨坩埚寿命环比增加50炉次,生产效率提升了20%以上,为河钢承钢钒铝合金月产量稳定增加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供定制服务——
  培育行业优秀品牌
  多年来,河钢承钢持续推进以河钢承钢为龙头的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现已具备国家标准涵盖的VAl55、VAl65、VAl75、VAl85等牌号全系列钒铝合金生产能力。如今,如何利用高端科研平台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成为摆在河钢承钢技术团队面前的又一难题。
  今年初以来,河钢承钢推进首席部门负责制,以满足高端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强技术研发部门、产线和营销部门的协同配合,倒逼产品品质和服务双提升。
  河钢承钢钒钛研发中心与钒钛经营中心联合制订了服务措施,加强技术研发人员信息交流与合作,广泛对接高端领域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工艺优化方案,全程指导产品生产及外发相关工作。今年3月份,得知国内一知名钒铝合金高端客户急需低氮、低氧高质量的钒铝合金产品的消息后,河钢承钢技术人员深入客户产线,了解产品特殊要求和关键参数,优化自蔓延法合成制造钒铝合金工艺路线,加强原料成分控制,全面提高混料烘干处理能力,确保了产品一次性试生产成功,并通过该客户质量检测。目前,河钢承钢已向该客户交付了4吨定制产品,赢得了该客户高度评价,产品每吨创效能力提升了8000元以上。
  《中国冶金报》(2021年12月01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