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技术路线

2019-06-25 13:58:00     作者:郝文丽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既定战略,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势头良好,但是未来会怎样走呢?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中电联会员与文化建设部副主任沈连元:不盈利,持续发展就是句空话

  新能源汽车有国家的支持,又有市场或者说资本的追逐,它必须发展,这是一种时代的潮流。但新能源汽车造出来是给人用的,所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应该成为这个领域的终极价值目标。

  要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实际上还应该有行业、企业的目标,说到底两个字就是盈利,如果企业达不到盈利,那么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潘牧: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未来会并存

  未来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会是共存的关系,那为什么不是只保留一种,而是两个同时存在呢?从安全性角度讲,锂电池的容量储存与它的反应器是一体化的,所以反应器失控它的能量必须释放出来,这个能量释放出来会带来很可怕的结果;而燃料电池正好相反,燃料电池电堆是反应器,和存储器是分开,所以一旦发生失控,可以采取主动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所以在安全性上比锂电池有优越性。

  我认为,为了安全起见,纯电动车不要装太多电池,长距离驾驶要靠燃料电池来解决。

  ■氢能科谷董事长王成林:氢燃料电池车发展要氢能先行

  第一,能源结构、能源战略安全、节能减排是我国当下发展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层从整个全产业链的有效匹配上做工作,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将寸步难行。所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氢能要先行。

  第二,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很热,在投资界非常火爆,事实上每个城市和每个区域发展氢能产业时是要注重自己的资源禀赋,不要盲目一窝蜂、多小散乱,希望能做好顶层设计。

  第三,中国的氢能产业刚起步,我们在基础研究上和应用开发领域上还有很多不足要弥补。希望有更多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目前全球配置资源对促进中国本土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在于小型车

  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在于小型车,续驶里程在200公里以内,不载太多电池,安全性也比较有保障;像特斯拉这样拥有小部分市场的高端用车,有一部分市场,但不能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也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而增程式则适用于大规模的普通消费市场,成本上可以与传统燃油车直面竞争;善于跑长途的燃料电池汽车则更搭配运营商用车的使用场景,且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相对集中。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