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专家支招,中国船舶工业该如何占领专利创新高地?

2019-07-17 07:54:00     作者:

  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国内订单量下降明显。2018年,全球新船订单为765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民船海工产品的需求依旧未能摆脱低谷,其中国内新接订单2973万载重吨,降幅高达27%,近七年来首次被韩国反超。国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阿芙拉型原油船等高技术船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承接份额严重缩水。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要素的作用尤为凸显。

  船舶领域专利现状 

  (一)高技术船舶成为全球船舶领域专利布局热点,国内企业差距明显 

  2007~2016年(2017、2018年数据尚未完全公开),全球船舶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10.3%,超过全球专利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其中LNG船、极地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舶以及船用动力等领域增速超过14%,高技术船舶成为各国造船企业争相布局专利的市场热点。但从专利申请量上看,我国与造船强国差距明显,其中高附加值船仅为韩国的42%,船用动力领域仅为日本、德国的一半左右。

  

 

  图1.全球专利申请量与船舶新接订单量对比情况

  注:由于专利申请满18个月公开,2018专利数据尚不完全,因此专利数据分析截止至2017年。

  分析发现,越是船市低迷期,专利越成为各大船企积累技术储备、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以LNG船为例,目前韩国三大造船集团已在全球21个国家布局专利3000余件,尤其在LNG液舱蒸发气体处理与再相关配套设备上布局过千件,进一步巩固了韩国作为世界LNG船配套中心的地位。在相关领域的提早专利布局及技术占位,为韩国企业2018年抢接全球65艘大型LNG船订单,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布局专利尚不足百件,无法与韩国企业形成有效竞争。

  (二)国内专利申请总量高速增长,但高价值专利布局情况堪忧 

  2007~2016年,国内船舶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25.8%,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多,有效专利数量已达2.2万余件,但是高价值专利匮乏的问题也更加凸显。一是创造性高、保护期限长的发明专利仅占总量的26.2%,韩国、日本、美国企业则分别达93.9%、97.5%和99.5%;二是国内船企在国外的有效专利仅有119件,韩国、日本和美国分别为525件、2646件和1756件;三是国内专利主要集中在建造工艺、配套工装方面,在产业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的制造和组装环节,船用低速机关重件、液舱围护系统、邮轮舱室设计等核心技术相关专利数量全球占比不超过5%。

  

 

  图2.中韩日美有效专利、有效发明专利、国外有效专利情况

  注:国外有效专利是指在其他国家获得专利权并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

  (三)国外企业来华布局专利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态势日益严峻 

  近年来国外企业愈发重视在华专利布局,以达到占领市场、限制国内企业技术发展的目的。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国外企业共在华申请船舶相关专利7900余件,其中有效专利3000余件,主要集中在船用柴油机、海工配套、高附加值船核心设备等技术领域,对国内相关技术与产品的设计研发客观上形成了阻碍,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发残酷。以豪华邮轮为例,在中船集团正式启动邮轮项目后,芬坎蒂尼一年内在全球申请专利68件,超过其2013年之前申请量总和,“围堵”意图明显。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国外企业利用专利手段抢占竞争制高点,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图3 芬坎蒂尼专利申请趋势

  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船舶行业知识产权工作逐步开展,如中船集团相继组织实施了知识产权促进工程与提升工程,2013-2018年,专利数量增长3倍以上,发明专利占比由36%增长至65%,知识产权支撑创新的作用日益体现。尤其在船用低速机研制过程中,合理利用国外专利方案提高了整机设计、关重件等核心技术研发起点,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有效推动了创新成果共享与应用。

  但总体来看,我国船舶行业知识产权依然存在“三少两弱”问题:一是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少,专利储备与国外差距较大;二是高价值专利数量少,创新性高、通用性强的发明专利占比低;三是核心领域专利布局数量少,豪华邮轮、船用低速机等重点产品尚未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专利组合;四是国际市场知识产权竞争力弱,利用专利在国外跑马圈地的意识落后、行动迟缓;五是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弱,面对国外企业在国内抢占布局尚缺乏有效的监测与反制措施。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内企业仍未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对于技术突破、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至关重要作用,大多停留在完成数量指标考核阶段;二是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能力尚不足,缺乏战略引导与专业指导;三是知识产权工作与科研 “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远未达到创新源自科研、知识产权支撑科研的效果。

  相关建议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制度功能,支撑我国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建议如下:

  (一)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发挥知识产权政策引领作用。 

  将知识产权纳入船舶行业顶层规划,在激励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成果转化、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评价、支撑和保障作用。特别是在相关科研计划,如高技术船计划中,不仅要提出知识产权数量要求,更要在质量、布局、运用等方面加强引导,从未来发展的战略层面,强化知识产权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将知识产权纳入科研主渠道,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实施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明确立项、实施、里程碑考核、验收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工作内容与要求。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创新成果产出,指导形成专利布局,提升创新成果保护与风险规避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规范权属利益分配,推动创新成果共享与应用,提高船舶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市场化能力。

  (三)开展重点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打造核心竞争力。 

  围绕“制造强国战略”与《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中明确的战略任务与重点工作,从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等角度明确专利培育重点与方向,严格把控专利申请质量,策划形成专利布局方案,积累和储备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技术突围”,逐步提升船舶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船舶行业专利预警机制,强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 

  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导,船舶行业协会(学会)组织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建立船舶行业专利预警机制,运用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手段监测重点领域竞争对手创新趋势,识别、评估风险等级并及时面向全行业发布预警信息,提出专利侵权与专利纠纷应对方案,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五)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布局,为我国船舶行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围绕我国船舶行业主要出口产品,梳理掌握出口目标国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与竞争对手专利布局情况,综合运用专利、技术秘密等手段,做好知识产权国际申请与布局,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打造拥有全球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我国船舶行业“走出去”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船集团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何新)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