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关于房地产调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释放了这三个信号

2019-12-13 11:05:00

  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次会议释放出明年房地产政策三大信号。
  明确预期,保持政策稳定性
  预期不稳可能导致市场需求集中观望或集中释放,从而加大楼市波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此时稳定楼市预期,防止“大起大落”,意义不言而喻。
  保持政策定力是稳预期的关键。一年以来,中国在多个高级别会议上反复强调楼市调控基调。
  2019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此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房住不炒”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定力和稳定性清晰可见。
  重申“房住不炒”另一方面也回应了市场对于官方会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放松楼市调控的臆测。这一表态,显示2020年中国楼市政策将依然“稳”字当头。
  “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策不会出现明显松动;另一方面,专家认为,调控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加码”。
  2019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走稳的迹象明显,部分城市房价步入下行通道,“炒房”预期得到扭转。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百城中40%的城市新房价格下跌,这一数量已创下近四年新高,而且百城房价涨幅连续13个月处于0.4%以内。调控效应渐显。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上述数据显示,中国楼市趋于稳定,在这一基础上,会议提出的包括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等与民生相关的举措,实际上是释放明确信号,将调控的重点更多转向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因城施策,“双向调控”并存
  中国幅员辽阔,各城市间发展差异巨大,房地产市场行情也冷热交织,“北京感冒,全国吃药”的一刀切显然并不合理。针对此,“因城施策”成为近年来的调控主基调。
  在政策基调保持稳定的同时,此次会议强调全面落实因城施策,可以预见,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对楼市适时进行双向调节或成常态。
  近期,各地房地产相关政策微调不断,深圳、长沙、张家港等地陆续传出房地产政策微调的消息。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发布次数创近一年最高纪录,达72次。12月以来,各地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发布也超过20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楼市调控不断加码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深圳、四川、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台微调政策松绑楼市。近月来,中国房地产政策逐渐走向有松有紧的“双向调控”,如:粤港澳大湾区多地松绑调控政策,而与此同时,如黑龙江省则发布楼市收紧政策。
  多个中心,城市群成调控重点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换挡”,业内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也正经历一轮阶段性调整。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华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像过去那样的势头和阶段,显然不太会再现。现在房价上升空间受到居民消费能力的约束和货币政策影响。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取决于大量的非户籍人口如何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预测称,2020年中国商品房市场约有16亿平方米左右的需求量,料略低于今年和去年的水平。总量缩减的同时,房地产发展结构也将有所调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往后的十几年,房地产不会出现东西南北中全面发热的状态,热点可能会向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转移。
  业内专家指出,与之前相比,楼市热点将呈现“多中心”的格局,例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等城市群、都市圈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的重心,这将缓解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房价压力。同时,这些地方由于资源、人口集聚,房价上涨压力加大,也会成为未来调控的重点区域。
 

来源:西本新干线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