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逆势收紧楼市 海南调控新政引关注

2020-04-16 11:51:00

  在多地试图放松楼市调控政策之际,海南反而进一步加码楼市限购政策。近日海南推出楼市新政,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本省户籍和常住居民家庭禁止购买2套(不含)以上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场化商品住房。多位专家认为,海南这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明确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另一方面,安居房托底或逐渐成海南自贸港楼市新模式。

  记者近期走访海南多地发现,各家房企、中介及购房者对新出楼市政策理解存有一定差异,多空分歧相对明显。

  有人士表示,现房销售制度,就意味着未来要逐步取消商品住房预售制,这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影响极大。

  “其实对于大企业来讲,现房销售给了更多展示实力的机会,由于增加了更多前期成本投入,对一般企业来讲,投资成本加大,甚至有一些房地产企业会考虑退出海南市场。”一家大型央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政府对此政策又有一些其他配套政策出台,企业可能还有一定生存几率。“综合来看,的确是壮士断臂,之前不要手,现在是不要整个臂膀了”。

  “壮士断腕,身残志坚。”一家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型房企海南区域负责人直接给出了言简意赅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态度异常坚决,房地产企业受伤严重,但为了生存,也得坚持转型寻求出路。

  另一家全国排名靠前的房企海南公司市场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现房销售政策新旧有别,给了房企一定缓冲时间。但长远来看影响会较大,尤其对于新购置土地而言,以后买地的人少了,地价可能会低。“对本地人限购,市场销售将会出现明显的降温效果。”该负责人说。

  政策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短期并未明显体现,但一些中介机构依然表达了浓厚的“看空”情绪。记者在海南省琼海、陵水和三亚等市县走访发现,原本受调控和疫情影响生意冷淡的中介行业,如今更显颓势。在琼海市博鳌镇,原来有一排中介机构门店“驻扎”,如今整条街只有两家开门营业,其中一家为某房企自营门店,另一家为中介门店。该中介商一位门店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对本地人限购,对本来就已经很冷清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接下来日子肯定会更难过了。

  据统计,海南省自2018年4月22日实施“全域限购”政策,2019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2.1%,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下降42.1%、38.8%,销售均价保持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价格基本平稳。

  多位专家表示,总体上类似政策以偏紧为导向,进一步体现了当前海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其原因在于自贸港建设力度强化,为了防范炒房和炒地,地方政府提前给予了政策管制。并且,海南也在探索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

  海南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研究员夏锋向记者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一种声音:海南自贸港开局之年总体方案下发后,包括疫情结束之后,海南会不会迎来新的一轮炒房热?确实有这么一些蠢蠢欲动的投资者、炒房者。海南这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明确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海南强化对本地居民购买多套住房的限购政策,有助于规范当前购房行为,也是在此前对外来人口限购以后,对省内户籍人口等提出的收紧性政策。此类购房市场的稳定也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严跃进表示,海南成全国首个省级现房销售的省份,对于房企的购地和项目开发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可以认为,海南此类政策更多是为了约束炒地等行为,通过现房销售的模式,防范各类烂尾楼出现。对于开发商来说,资金约束性更大,投资拿地等也会更加理性。

  此外,安居房托底也将是海南楼市的一种新模式。

  “政府鼓励存量商品住宅用地或项目转型发展为安居型商品住房、商业、办公等经营性房地产或租赁住房。”海南省住建厅厅长霍巨燃表示,对困难群众主要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进行保障,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或安居型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对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免收租金;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减免租金;对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租金原则上不超过市场平均租金的50%,以此推动实现全省人民住有所居。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