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江苏制造业加快数字化“换道” 呈三大趋势

2020-08-21 11:35:00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加快融入实体经济,既要大连接,也要确定性。多云互联系统,加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好工业互联网生态,将是中国的一个机会和特点。”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近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今年6月底,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但江苏制造业整体水平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偏低。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为抓手,加快数字化赋能,既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项,也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客观需要。
  “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危机开始扭转观念,积极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丁荣余说。
  受技术不断成熟、政府持续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带动、制造业服务企业集聚等多重因素影响,江苏制造业企业对智能化改造的共识不断凝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并呈现出三大趋势。
  一是“5G+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落地。今年5月,江苏电信“5G+工业互联网平台”落户苏州,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聚焦工业行业五大应用场景,为制造企业提供整合式端到端的工业互联解决方案。江苏移动在无锡与多家制造企业达成5G合作,让不少传统行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为汽车制造零部件工厂的贝斯特将5G用于质检过程中,让工业视觉检测的图片数据处理流程在内网即可完成,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苏州坤厚自动化科技公司打造基于5G+MEC(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线,大幅度提升AGV性能,成功将产线系统部署时间缩短90%以上,扩大了坤厚在智能AGV市场的应用。
  截至6月底,江苏省5G基站数累计达4.1万座。借助5G技术驱动,江苏制造业将再次实现质的跃升。
  二是上下游产业链节点性企业协同力度加大。位于江阴的天江药业以智造为核心,将智能检测、智能控制、智能物流仓储、智能配药装备等技术装备,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建设起以江阴总部为中心,涵盖江阴总部、安徽天祥生产基地的跨区域数字化工厂,构建起跨区域全产业链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制造新模式。
  航天云网江苏公司针对常州市天宁区的支柱产业纺织业搭建起纺织织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提供适合行业特点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平台,助力纺织产业链业务模式转型。
  三是数字化赋能加快向生产服务领域延伸。依托自身工业物联网平台归集的装备开关机时间、故障频次、产品生产周期等信息和数据,常州天正工业建立了以工业生产力基础数据库,并以此建立了基于行业特征、地理位置、产业层级等20多个参数聚合的算法模型,创新推出基于企业实时生产数据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金融风控和信贷服务。目前,平台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用户已超过2万家,平台业务收入已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0%。
  中国联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买彦州认为,数字化一方面在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于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升级传统产业和设施,赋予其数字化内涵。例如,5G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助力万物互联,赋能千行百业。
  刘韵洁表示,紫金山实验室与华为密切合作,利用未来网络架构和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华为DIP设备,实现了全球首次跨2000公里以上传输距离、小于100微秒级的时延抖动控制。“有了确定性的网络服务能力,将为超远距离工业互联、为互联网融入实体经济取得更大成功奠定基础。”
  根据工信厅的最新数据,江苏省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1.4,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055个、智能工厂30家、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68家;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2家、标杆工厂34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11家。
  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江苏制造企业短期内面临巨大挑战,造成企业技改投入下降等现象,但从中长期看数字化转型趋势不减。
  “不但是单个企业有内在的需要,通过内部智能化改造来应对未来市场竞争态势,从产业链、产业集群等角度看,智能化升级这一趋势也在倒逼企业加快升级,将数字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推动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丁荣余建议,江苏应该加快培养既懂数字经济又懂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具有高水平、广覆盖特征的高端服务型机构,进一步强化政策的精度和力度,发挥好资源撬动作用。

来源:新华财经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