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行业发展新趋势

2021-10-22 11:28:00

  我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现代物流体系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显得愈发重要。尤其是,疫情下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物流业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那么应如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呢?业内专家建议对内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外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坚持绿色引领、科技赋能。
  疫情下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 物流业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物流业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司长王建军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上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物流成本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社会物流总额稳定增长,2020年超过了300万亿元,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递业务量均居世界第一。
  当前,由于境外疫情的反弹,部分境外港口拥堵严重,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船舶运行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相关的航线运力紧张、供需失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袭,全球供应链和物流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虽超过300万亿元,但同比仅增长0.7%。”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说,然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物流业的国际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物流业作为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重要机遇,将成为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对内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外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如何适应新形势,让物流业在“双循环”格局下更好发挥支撑作用,业内人士认为对内应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外应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我国铁路运输长期以来存在重客轻货现象,铁路货运能力与制造业大国地位不匹配。新建高铁基本为客运服务,没有考虑货运配套功能,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一些干线通道铁路货运能力紧张,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运输瓶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说,因此应加快公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
  毕井泉建议,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构建贯通主要经济板块的交通主框架,完善城乡融合的交通技术网络,提高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同时,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充分发挥综合运输效能,提升物流业整体竞争力。
  大宗货物运输过程中,铁路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小件快捷运输也在铁路兴起,高铁货运应运而生。
  “目前高铁货运并不太广泛,只承担全社会快递物流的1%,同时还存在着经营模式不适应货运物流发展的问题,批量化高铁货运发展路径缺乏顶层设计。”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说,但高铁货运优势非常明显,下一步要更加适应我国快递业的发展,让高铁货运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高铁货运经营网络已经覆盖了218个高铁站,占20%左右,去年营业收入达3.52亿元。
  王建军认为,开拓现代物流发展新路径,应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水平,补齐国际航空物流短板,培育国际航空竞争优势,统筹推进国际通道网络建设。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亚华建议,坚持开放共享,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立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展国际物流供应链先行先试工作,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完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提升国际货运的服务能力,强化国际物流供需对接,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高效运行。
  绿色物流、智慧物流正兴起 物流企业纷纷转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量由2011年约2.97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8年约4.36亿吨标准煤,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也由7.7%增长至9.2%,因此,降低物流能耗,发展绿色物流将会成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
  “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发展绿色物流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徐亚华认为,要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为载体,创新组织模式,便利城市通行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新能源配送车辆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物流装备升级改造,推动物流包装绿色转型,加大标准化托盘、标准化周转箱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物流全过程绿色化低碳化。
  智慧物流也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几家快递物流主要企业披露的数据,2020年智能设备投入超过150亿元,目前全行业配备高效智能分拨枢纽超过370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持的快递物流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仓储、包装各个环节,科技创新不断为快递物流服务提质增效。
  徐亚华建议,进一步坚持创新驱动,用数字化带动物流降本增效,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促进网络货运等互联网平台规范有序发展。以科技创新、数字创新引领带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