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韩国三大船企开始涨价并拒接“低价”订单

2022-09-14 17:45:00

  一艘17.4万立方米级LNG船报价2.7亿美元,交船期还要排到2027年。
  得益于全球造船业进入“超级景气周期”特别是LNG船市场的空前火爆,韩国三大船企订单充足,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韩国三大船企开始涨价并拒接“低价”订单。
  据韩媒报道,对于近期船东有关17.4万立方米级LNG船的询价,韩国船企已经提出了2.7亿美元一艘的报价。目前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大宇造船、三星重工手持订单饱满,而最近新承接订单的交付期已经排到2026年下半年。
  对此,韩国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一些不接单的情况,是由于国内船厂的坞期和人力等方面目前已经没有多少余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韩国船企拒绝接单,而是要选择能够获得最多收益的订单。”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今年年初布的数据,2021年韩国船企承接的新船订单达到1744万修正总吨(CGT),金额为430亿美元,是自2013年的1845万CGT以来8年来的最高值,比2020年的823万CGT增长112%,比疫情暴发前2019年的958万CGT增长82%,占全球新船订单量4696万CGT的37%。按订单金额计,韩国船企承接的新船订单更是占到全球1010亿美元的43%。
  今年以来,全球船市继续在高位运行。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到8月,全球累计成交新船订单量为2768万CGT,其中韩国承接了216艘1192万CGT,市占率43%。5月-7月,韩国船企月度接单量持续领先中国,直到8月才重新被中国超过。韩国业界指出,这是因为韩国船企主动放缓接单势头,因此被中国反超。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韩国造船海洋今年以来承接的新船订单已达166艘约197亿美元,大宇造船为36艘81.7亿美元,三星重工为37艘72亿美元,三大船企合计接单金额已超过300亿美元高达约350.7亿美元,几乎完成了全年351.4亿美元的接单目标。这一业绩也已经超过了三大船企去年全年298.5亿美元的接单金额。
  截至今年8月底,韩国船企的手持新船订单量为3597万CGT,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与7月底相比增加了1%。
  今年以来,韩国三大船企承接的LNG船订单已达97艘。其中,韩国造船海洋承接了41艘,在三大船企中名列首位;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均以28艘并列第二。值得一提的是,韩国造船海洋今年以来承接的LNG船订单量位居全球造船企业第一,远超2020年和2021年的21艘和26艘;而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承接的新船订单中LNG船均占最大份额。
  韩国业界相关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在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LNG需求大幅增加,LNG船订单市场井喷的结果。特别是随着今年以来卡塔尔“百船计划”中的LNG船订单不断释放,韩国船企承接的LNG船订单量也越来越多。在上述97艘LNG船订单中,有48艘来自卡塔尔“百船计划”。
  LNG船不仅是商船领域价格最高的高附加值船舶,也是韩国占据全球优势的“明星”船型。随着LNG船市场“量价齐升”,预计将对韩国三大船企的效益改善起到助推作用。2年前,17.4万立方米级LNG船的价格只有1.86亿美元,到今年8月份已经升至2.4亿美元,涨幅高达29%。
  DAOL投资证券公司研究员崔光植表示:“事实上,韩国船企承接的17.4万立方米级LNG船新船造价目前已达到2.48亿美元,即将达到2.5亿美元。据一些船舶经纪人透露,对于最近前来询价的LNG船船东,韩国船企甚至已经提出了2.7亿美元的报价。”
  韩国业界人士认为,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LNG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且卡塔尔“百船计划”的LNG船订单也仍将持续生效,但目前韩国船企由于订单充足但产能受限,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预计将出现订单外溢的情况。
  据悉,目前韩国三大船企已经具备了每年建造20艘LNG船的能力,而韩国造船海洋为应对LNG船市场景气度的上升,计划将LNG船的年建造能力提升至23~24艘。不过对这一说法,韩国造船海洋相关人士只是小心翼翼地表示“无法确认”。
  新韩金融投资公司研究员李东宪表示:“其实,因为手持订单的增加,韩国船企的新船议价能力也在增强。因此,韩国船企并不会简单地拒绝接单,而是要根据收益情况选择性地承接更优质的订单。此前经过漫长不景气隧道的韩国造船业将尽力减少像过去一样的船市周期性波动影响,再抓住国际海事环保新规不断强化带来的未来环保船舶需求的机遇,实现持续稳定的成长。”

来源:国际船舶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