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冶建钢构

北京院辉煌七十载 京诚人奋进新时代

千锤百炼结硕果 铁骨铮铮续辉煌
——中冶京诚炼铁业务发展纪实

2021-08-17 08:54:00

  本报通讯员 金文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简称北京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京诚)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承包业务的国家大型冶金设计研究单位,其成立溯源于1951年7月16日设立的鞍山钢铁公司设计处和1952年12月成立的重工业部钢铁局北京212设计组。70年来,炼铁业务一直是伴随中冶京诚(北京院)成长壮大的最核心力量之一,为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取得过无数骄人的成绩和成果。
  以自主创新促国民经济恢复,
  保国家建设顺行
  建院初期,恰逢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冶京诚(北京院)先后承担鞍钢、本钢恢复生产、改扩建工程设计,保证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一五”后期,中冶京诚(北京院)开始为一批重点钢铁企业提供成套设计,包括太原钢铁1053m3高炉、酒泉钢铁公司国内同期最大级别1513m3高炉等。这个阶段,其与首钢合作完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炉喷吹无烟煤的试验,奠定了在高炉喷煤技术上的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作为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重要参与成员,中冶京诚(北京院)参与了钒钛磁铁矿冶炼试验研究工作,为解决钒钛磁铁矿炉渣黏稠、渣铁不分,难以用普通高炉冶炼这一世界难题,贡献了重要力量,打破了攀枝花矿是“呆矿”的断言。该成果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冶京诚(北京院)参加了国家攀登计划“熔融还原技术基础研究”,打造了本钢2000m3高炉国内炼铁新标杆,推动了我国炼铁技术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其在国内率先开发设计了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使我国的高炉设计寿命提高至12年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冶京诚(北京院)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大大提高了我国大型高炉自主设计能力和建设水平,全面推动了我国炼铁技术快速发展。
  在高炉长寿方面,中冶京诚(北京院)牵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长寿高效高炉综合技术开发”中的“长寿高效高炉设计规范的研究”与“软水密闭循环的检漏及分区冷却技术”课题,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吴启常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高炉长寿体系。
  在高炉喷煤技术方面,1990年6月,中冶京诚(北京院)开始包头特殊矿高炉富氧喷煤技术试验研究,开发了高炉富氧喷煤单支管流量测量及控制技术和喷吹罐连续计量的先进技术,实现了低富氧率高煤比的喷吹,这是我国炼铁事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于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这一时期,中冶京诚(北京院)完成了天津钢管公司直接还原铁工程,年产海绵铁30万吨,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该工程先后获得国家优质样板工程、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鲁班奖等多项殊荣。
  薪火相传永不辍,
  不负韶华再向前
  进入21世纪,置身我国钢铁工业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井喷式发展时代,中冶京诚(北京院)开发多项组合专有技术,全面支撑炼铁 “高效、长寿、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冶京诚高炉长寿系列技术在新型炉体冷却结构、完全导热型炉底炉缸设计体系、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等方面不断突破,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持续推动我国高炉长寿技术进步,实现了强化冶炼的效果。 “十五”期间,中冶京诚参加国家创新项目计划“高炉铜冷却壁的制造与应用”,使得铜冷却壁在我国高炉上得到广泛应用,高炉设计寿命提高到15年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中冶京诚开发了国际独创的组合式冷却壁,同时继承了板壁结合和薄壁高炉结构的优点,既发挥了铜冷却效果好的优点,又克服了铜冷却壁过度冷却带来的渣皮频繁脱落问题,至今已获得国家专利14项,在20余座大、中型高炉成功应用。
  中冶京诚喷煤技术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少有的可以向发达国家技术输出的产品。2006年,韩国POSCO公司与中冶京诚签订熔融还原炼铁炉煤粉制备喷吹EP总承包合同,中冶京诚喷煤技术落地韩国POSCO公司。2007年,由中冶京诚主编的《高炉喷煤工程国家规范》正式出版。
  从外燃式热风炉、改进内燃式热风炉开始,中冶京诚一直拥有着专有热风炉技术。2004年11月,第一座旋切顶燃式热风炉于在唐山国丰高炉正式投产,中冶京诚该项技术包括30余项国家专利和6项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认定的专有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在国内热风炉市场的垄断地位;2010年,该技术通过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五批);发展至今,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过半,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响应新的时代需求,中冶京诚开发了环保底滤技术,融合了蒸汽治理、“消白”技术、智能抓渣技术为一体的环保、智能、经济的整体解决方案,打破了机械法在大高炉领域的垄断地位,使中冶京诚在高炉渣处理技术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利奖一等奖。中冶京诚在国内率先研发了“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推广应用;自主开发了炼铁原燃料高效转运及环保卸料技术,有效地保证物料转运区域粉尘排放浓度低于8mg/m3,经中国金属学会科技成果评价,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奖等。
  2020年12月,中冶京诚中标河钢宣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作为总体设计方,在全球首次开发“富氢工业气体直接还原”冶金技术,并建设年产55万吨冷态高品质脱氧球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示范工程,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2020年12月,他们又中标中国五矿科技专项计划“绿色低碳氢冶金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发项目”,进一步奠定中冶京诚冶金绿色低碳技术引领地位。
  70年来,中冶京诚共设计高炉300余座,总容积达27万立方米,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33项,拥有特有专利和专有技术数百项。
  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风雨兼程。站在70周年这个继往开来的企业历史新征程上,面临能源革命浪潮、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中冶京诚炼铁业务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为绘就“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的美好蓝图,筑梦百年,再创辉煌!
  《中国冶金报》(2021年8月17日 05版五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