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五冶采用绿色施工打造的成都远大购物广场项目。

中国五冶在成都天府艺术公园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绿色施工技术,降低了环境成本。图为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全景。(中国五冶提供)
本报通讯员 曾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家企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制胜禀赋。在当今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科技创新更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和提升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近年来中国五冶集团按照中冶集团“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创新创效工作,以创新的技术推动降成本、增效益,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与水平,实现了创新与效益的互相驱动,犹如活水良性循环,滋养着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客户需求 创造技术价值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中国五冶始终聚焦不同项目特点和需求,将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产品技术等全过程、全方位地运用到项目履约过程中,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个性化的技术创新方案,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为客户创造价值。
例如,中国五冶在荣获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的宝钢原料场矿石N料场网架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该项目大跨度网壳结构的跨度、高度在国内罕见,项目团队提前分析研判项目重难点、风险点,创新研发采用了一端组装、累计滑移的施工方法,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创造了1.5天安装完成一个轴线的纪录。这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成本,还取得1项省部级工法和多项领先技术成果,并申报两项发明专利。
为更好聚焦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国五冶对自身专利、工法、标准等科技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建立了技术管理“知识库”,将专利、工法、成套技术、优质方案等科技成果归集起来,用于指导科技创新管理人员和项目一线技术人员借鉴学习、应用。针对一线项目需要,中国五冶还不断开展新的课题研发,尤其是企业紧跟建筑行业新发展趋势,成立了BIM中心,积极发挥BIM技术在项目深化设计、工期管控、材料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优势,提前预判材料需求,提前纠正图纸偏差,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二次返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的精准性和效率,为客户节约了工期,保障了建设质量,还有效降低了管理和施工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五冶形成专利超600件,申报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数量同比增长超70%,重点研发项目立项数量同比增长46%。
聚焦绿色发展 品质效益兼收
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客户需求、降本增效的基础上,中国五冶还聚焦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节材新技术,在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
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造的发展趋势,可以降低现场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为此,中国五冶积极发展装配式产业,在成都打造了行业领先的装配式建筑科技产业园,成立了装配式钢结构工厂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相应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推动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总承包协同发展,正是依靠着其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强大优势。
此外,中国五冶还积极推动绿色建造,在节水、节电、节材等方面充分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助力项目在实现更高品质的同时降本增效。
在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的成都剑南地块项目中,中国五冶便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生产全过程中,积极创新,广泛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了“四节一环保”、绿色低碳、高效低耗和智能集约的绿色目标。以当时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节能新材料EPS外墙外保温板和烧结自保温砖为例,为全面认识新材料,掌握新材料应用技术,既满足项目质量要求又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中国五冶项目团队专门成立了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和烧结自保温砖质量控制QC小组,进行质量攻关。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国五冶剑南地块项目团队掌握了新技术,并开始实际应用。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外墙保温材料相比,EPS外墙外保温板保温效果更好,耐腐蚀、无污染,且成本更低;烧结自保温砖新材料,保温性能也更好,且与建筑同寿命,安全可靠,无燃烧和掉落隐患,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
《中国冶金报》(2021年12月07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