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日,中冶集团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经专家评审认定,由中冶北方牵头完成的“钢铁烧结余热极致利用协同减污降碳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由中冶北方联合中南大学、鞍钢、镔鑫钢铁、兴澄特钢和凌源钢铁等共同完成。
自2014年该课题立项以来,中冶北方以全链条烧结工艺为研究对象聚力突破,围绕“提升冷却效果、降低生产能耗、高效回收余热”三大核心目标,针对烧结工序的低碳低排与余热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持续开展大量技术攻关与生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梯级供热理念,研发出“梯级控氧-分区控压”烧结烟气与冷却废气双循环技术,实现了烧结过程风、热、氧按需分配,使料层高度方向热量分布合理、宽度方向供风均匀,烟气循环量超过30%,固体燃耗降低1.5千克/吨以上;开发了烧结大烟道精准取热和环冷机废气余热交叉循环提质技术、大烟道锅炉取热和烟气循环取风精准定位方法以及低温冷却废气交叉循环技术,增加了余热锅炉取热量,大烟道余热锅炉提升吨矿发电量约3千瓦时,环冷机余热吨矿发电量提高至23千瓦时,实现烧结矿冷却废气回收率100%;首创了平面回转台车翻转式环冷机系统装备,研发应用连续平面回转体、翻转式烧结环冷机台车、复合水密封装置,使冷却过程有效通风面积扩大约20%,漏风率降至5%以下,吨烧结矿冷却电耗降至5.77千瓦时;开发了主抽风机变频汽电双驱技术,实现了汽轮机与电动机共同驱动的烧结主抽风机可变频调速运行,比常规余热发电相比有效轴功率提升5%,比常规工频汽电双驱工艺的有效轴功率提升25%,主抽风机低电耗运行,可实现反送电。
该成果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3件;发表论文12篇;参与制订国家标准4部。该成果相关技术已在鞍山钢铁、兴澄特钢、凌源钢铁、天柱钢铁等40余项大型烧结工程中成功应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未来,中冶北方将继续以中冶集团“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为指引,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为实现“打造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的发展愿景砥砺奋斗。 (北方)
《中国冶金报》(2024年02月20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