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金强 王芸芸
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传来喜讯,中冶宝钢旗下“中冶环工”品牌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工厂名录。中冶宝钢40年坚守初心使命,挺膺治渣担当,成立冶金渣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技术攻关,破解钢渣资源化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形成了钢渣“粉、砂、砖、土”核心产品,获得授权专利95项,建立了“国家级-地方级-企业级”三级产品和应用标准体系,有力支撑钢铁、交通、市政、建筑及机械配重等行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为“钢渣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了“中冶宝钢方案”。
治污“粉斗者”
环保刷新还绿自然
随着全球钢铁产量的持续攀升,钢渣的产生量也在与日俱增。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钢渣的产生量高达上亿吨,这些钢渣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带来一系列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大量钢渣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钢渣,实现钢渣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已成为钢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冶宝钢挺身而出,肩负起了治渣的重任,开启了一场变废为宝的绿色征程。
中冶宝钢技术团队针对钢渣理化性能不稳定难题,巧妙运用物理手段,对其表面进行增强处理,研制出一种新型矿物活性材料——钢渣微粉,应用于涂料、土壤修复等领域。
中冶宝钢创新性采用硅烷偶联剂包覆改性钢渣超细微粉,部分替代重钙粉、硫酸钡粉、锌粉等颜填料制备水性、油性环氧防锈油漆,提高防锈性能,钢渣超细微粉掺量可达颜填料总量的50%。
如今,由钢渣超细微粉助力的防锈油漆,已经广泛应用于住宅、集装箱、桥梁钢结构、冶金渣罐等防腐工程,拓展了钢渣在颜填料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
筑路“砂手锏”
固废利用助绿交通
2024年国家标准取消钢渣在通用硅酸盐中作为混合材的应用,钢渣的大规模消纳利用陷入困局。作为最早涉足该行业的企业,中冶宝钢持续拓宽利用领域,于2015年就以“企校合作”形式开展新型钢渣沥青混凝土研究。
中冶宝钢冶金渣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海事大学,研发了4种超薄磨耗、透水功能型钢渣沥青混合料,最高掺量可达总骨料的50%,解决了钢渣沥青粗骨料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孔隙率高、吸油量大等技术问题,为钢渣在柏油沥青领域的高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中冶宝钢还深化同设计院及公路管理部门的合作,将钢渣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市政道路、高速公路、地铁站。新的筑路材料不仅有效改善了路面的寿命和功能,还降低了对天然骨料的依赖,实现钢铁、交通两大行业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透水“砖业户”
美化城市铺绿道路
中冶宝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指导意见,聚焦海绵城市道路积水消纳难题开展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海绵城市建设理想用材——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可高效收集利用雨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该产品还荣获“上海市绿色低碳技术产品”称号。
该产品应用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生态型路面达2万余平方米;连续5年应用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景观道路改造工程,总铺设面积超100万平方米;2024年全面应用于博览会景观提升服务工程。此外,上海市区生态透水路网、旅游度假区生态型路面、特奥会训练中心透水景观路面等工程均采用该技术,总铺设面积超400万平方米。
中冶宝钢钢渣透水路面砖作为上海市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钢渣透水路面砖技术入选住建部首批《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及产品目录》,并先后荣获财政部科研三等奖、上海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特等奖等奖项。
工程“土击队”
研发新品制绿装备
中冶宝钢研发了高比重高流态抗浮重混凝土及无壳体配重制品,创新集成了可移动一体化施工工法,攻克重混凝土难泵送、长距离运送质量差等难关,实现钢渣在基础抗浮混凝土、工程机械箱体、桥梁电梯配重等工程领域的大量应用。
2023年8月,中冶宝钢建成工程机械配重生产基地,精心打造钢渣在抗浮配重工程领域的高端应用平台;2024年,生产工程机械配重件1.5万台(套),产品供应三一电叉、徐工消防、徐工建机、山东博雷顿等装备制造商。中冶宝钢开发的钢渣重混凝土还应用于上海佘山天文望远镜系统、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杭州奥通铁路等基础建设工程;开发钢渣制备的3D打印混凝土,应用于高速公路隔声屏障、河堤护岸和移动房屋等领域。
治渣成“绿”,中冶宝钢持续开辟全新赛道、拓展多元领域、研发前沿技术。2024年,中冶宝钢通过与中国五矿湖南有色等企业对尾矿的治理调研,确定了“深挖优势、攻克难点、打通堵点、拓展途径”的科研方向,围绕钢铁渣与尾矿在新型建材制品、高质墙材、陶瓷材料等领域的利用,开展重点研究,努力打造和构建一条钢铁渣-有色固废-有价资源回收-新型建材的新型循环产业链,勇当工业资源绿色循环的开路先锋。
面向未来,中冶宝钢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度挖掘新兴业务领域潜力、全力研发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致力开辟矿山治理应用新赛道,在钢渣资源化利用、尾矿处理与生态修复方面深耕细作,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图为中冶宝钢钢渣透水砖生产线。

图为中冶宝钢自主研制高强钢渣透水砖。
(本文照片均由中冶宝钢提供)
《中国冶金报》(2025年02月25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