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何潇教授带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团队赴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修民及相关技术团队接待来访,双方围绕暑期实践人才培养、故障诊断技术研发及公开数据集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校企协同创新达成合作共识。
作为冶金建设领域“国家队”的重要成员,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在焦化关键设备状态在线监测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构建机理模型库、设备故障诊断联合实验室及闭环故障案例库,实现了旋转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落地示范应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动态系统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及数据驱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双方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围绕大型汽轮机和压缩机故障诊断中的工况场景复杂多变、数据迁移条件复杂、强噪声信号处理困难等问题,聚焦未知工况、过渡工况、强噪声干扰下故障诊断方法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为解决设备故障数据标注成本高、共享难的行业痛点,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联合打造了“变工况条件下的齿轮箱数据集”。该数据集可应用于变工况故障诊断、复合故障诊断等多种复杂任务,涵盖3种故障程度、2种复合故障、24个稳定工况、48个过渡工况,为复杂工业环境下的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准。作为面向全球公开的数据集,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被多篇顶级期刊学术论文跟踪转发报道,全平台国内外同行浏览突破10000次,下载5000余次。未来,双方计划围绕齿轮箱、滚动轴承及电机等关键设备,进一步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智能故障诊断基准数据集,为全球学术界与工业界提供高质量语料数据。
依托清华大学研究生暑期实践项目,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创新打造“科研需求-数据支撑-团队协作”全链条实践模式,以真实工业场景为实验室,推动博士生科研能力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2023年,公司智慧维检团队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相关负责人员共同制定实习计划、构建学科交叉互补研究方案,在短短六周的实践中,形成了3项发明专利。实践结束后,双方持续合作,形成1个公开数据集、2项发明专利及4篇学术论文。2024年,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在变工况故障诊断方向取得了不菲成果,进一步验证了校企“实践-科研-育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破解“研产脱节”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进课题研发合作落地,助力智慧维检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