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冶金技术

走进俄罗斯国际金属冶金工业展——看陕鼓绿色产品和方案是如何炼成的

2019-11-19 10:00: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苓 通讯员 王娓娓

  初冬的阳光洒向莫斯科这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里的气氛更是温暖而热烈。11月12日在这里开幕的2019年第25届俄罗斯国际金属冶金工业展,正吸引着世界各地机械、钢铁、冶金、能源等领域的钢铁设备、备品备件厂商的目光。人头攒动间,闪烁着工业蓝“ShaanGu”字样的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鼓)展台格外醒目,陕鼓动力海外事业部欧美及中亚市场销售员吕明正操着纯正而又流利的俄语,向两位俄方参观者介绍着陕鼓在冶金领域高效的节能环保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陕鼓已在俄罗斯泵及阀门、冶金两大工业领域展会上参展,获得了国际‘双十佳’的陕鼓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和‘专业化+一体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称号,受到了世界各地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领域厂家的广泛关注。”刚刚送走一波参观者的吕明通过视频通话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在他身后的LED显示屏上,陕鼓俄文版企业形象片中,各类大型机组产品的画面正依次滚动播放。

  10月下旬,陕鼓参展2019年第18届俄罗斯国际泵、阀门、压缩机、执行器及配件展览会的余温尚在;11月中旬,2019年第25届俄罗斯国际冶金展上再现陕鼓身影。这一方面传递出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中国方案”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全球工业领域对中国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方案日益关注和青睐。

  作为国际能效组织“双十佳”奖及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获得者、中国钢铁行业优秀品牌供应商,目前陕鼓的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已覆盖俄罗斯、巴西、印度、韩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屡屡斩获国际大奖,为中国乃至世界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绩如此骄人,使人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陕鼓绿色产品和方案是如何炼成的?

 

  能量回收 创出节能佳绩

  “中国的三峡工程,大部分国外客户都不陌生。每每提起陕鼓的能量回收装置每年可回收能量18吉瓦,相当于4/5个三峡的装机容量,同时相当于年替代原煤4000万吨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翘起大拇指。”说起陕鼓自主研制的能量转换领域的顶尖技术和产品,吕明自豪难抑。

  其实,1968年建厂的陕鼓,最早生产的产品就是通风机。随着企业的发展,陕鼓开始给冶金高炉生产包括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在内的鼓风机,为高炉冶炼提供能量。到1979年,随着时代的进步,节能环保在工业领域日益受到重视。陕鼓锁定能量回收技术,抽调精兵强将开始攻关。

  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柳黎光,是陕鼓TRT(高炉煤气余压余热回收发电装置)领域的技术总监。他的团队历时5年,通过反复研究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RT装置。在此之后,这个团队又相继开发出了干式和干湿两用型TRT装置,受到业内认可。陕鼓自主创新的TRT装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陕鼓自主研发的一种高炉鼓风能量回收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纳入行业标准。

  “这是一种绿色节能装置。冶金高炉内焦炭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煤气,TRT装置能够将高炉内煤气的热能和压力回收利用。据估算,5000立方米的高炉安装TRT装置后,每小时可回收装机容量约2.8万千瓦的余热余压能量,每天可为企业节约资金超过35万元。”柳黎光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依托能量转换领域的技术和产品,陕鼓的服务半径不断延伸。目前,陕鼓研制的近1000台(套)TRT装置分布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的各个钢铁企业,帮助大大小小的冶金客户源源不断地回收着能量。这些钢铁企业有国内的宝钢、武钢、酒钢等知名钢铁企业,也不乏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钢企,陕鼓在冶金领域的朋友圈也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冶金高炉向大型化发展,陕鼓紧跟趋势,提前布局研发,走在了市场前沿。“现在全世界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不超过30座,其中有10座配备了陕鼓研制生产的TRT装置。”柳黎光说。

 

  瞄准需求持续创新

  问鼎国际大奖

  “这个冶金同轴机组装置比TRT装置发电回收的功率提高了8%以上,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迄今为止,陕鼓已设计制造了300多台套BPRT(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一体化机组,并出口印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俄罗斯展会上,吕明不失时机地向前来咨询的世界各国行业企业代表推介陕鼓冶金同轴机组——这个来自中国的节能环保利器。

  如今,节能环保是全球性的话题。在中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支撑冶金全流程装置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方案,一直都是陕鼓技术创新所追随的目标和方向。

  “冶金行业传统的配置方式是一座高炉配置独立的高炉鼓风系统和TRT能量回收发电系统,这显然不能满足大型高炉如今的节能环保需求。”柳黎光说。

  为此,基于成功开发能量转换设备“三机组”“四机组”的经验,也基于在轴流压缩机、TRT上的技术优势,陕鼓于2004年首创了BPRT/SHRT(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烧结余热回收与烧结主抽风机联合驱动机组),把原有的冶金高炉庞大系统简化合并,将回收的能量直接作为旋转机械能补充在轴系上,避免了能量转换造成的损失,使驱动鼓风机的电机降低电流(或汽轮机减少汽量),实现了节能目的。该机组具有回收效率高、节省建设投资、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最直观地为用户高炉能效提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这一装置也使我国告别了没有能量回收同轴机组的历史,为钢铁行业高炉能量回收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了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新模式。如今,陕鼓仍在瞄准高炉大型化的趋势,持续创新BPRT技术,不断满足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发展需求。”柳黎光说。

  如今,陕鼓自主研制的BPRT、SHRT应用技术荣获联合国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组织(IPEEC)“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并获得2019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得到了国际认可。

  事实上,在钢铁行业大型化、高效节能技术创新之路上,陕鼓始终未曾止步。在大型高炉轴流压缩机技术领域,陕鼓开发了轴流压缩机全新叶型、轴向进气结构设计以及防喘振、防阻塞设计等多项全新技术,提升了高炉鼓风机的运行效率;同时,建成了我国首个大型高端轴流压缩机组基本级性能实验研究平台,为我国大型高端装备技术创新、开发及成果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陕鼓研制的节能环保产品轴流压缩机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销量累计已达1900余台套,居全球第一。

 

  “陕鼓方案”

  开启钢铁节能升级新篇章

  2019年第25届俄罗斯国际冶金展的陕鼓展台前,大屏幕滚动播出的“陕鼓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也成为来访参观者关注和咨询的亮点。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陕鼓能源互联岛是陕鼓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型的典范。谈起建设能源互联岛的初衷,陕鼓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系统方案中心主任贾亚妮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随着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成为诸多企业的呼声,陕鼓秉承“为人类文明创造智慧绿色能源”的企业使命,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围绕流程工业领域用户“单位产品能耗、一次投资成本耗、运营成本耗、原料耗、人力耗,废水、废渣、废气、噪声,安全指标及单位产品收入、利润”等一系列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帮助用户解决行业产能过剩、单位GDP能耗过高的问题。

  对于钢铁行业“提高能效、提升环保、优化指标、降低成本”等绿色发展中的痛点问题,在新建和搬迁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陕鼓创新开发出了“专业化+一体化”的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以冶金全流程供能、用能和能量转换为视角,从能源互联、环保、钢铁制造流程、钢铁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等角度进行能效优化、总体规划和布局,实现了使用能端能耗最低、产能端效能最大、余能利用最大化,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陕鼓能源互联岛方案已成为离散型制造业、流程工业、工业园区、智慧城市及军民融合等领域的个性化、智慧绿色系统方案,也开启了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绿色升级的新篇章。

 

  后记

  历时4天的俄罗斯国际冶金展让陕鼓海外事业部获得了可贵的海外客户资源,也向世界展现了陕鼓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的品牌形象。陕鼓在持续创新绿色技术的同时,也向全球钢铁行业用户提供设备、工程总包(EPC)、服务、运营、金融、供应链和智能化等七大增值服务。如今的陕鼓已经是产业多元化、国际化的智慧绿色能源企业。正如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进博会期间,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陕鼓将通过国际化战略,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国际合作伙伴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高效、节能的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

  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上,为向全球客户输出具有“陕鼓智慧”和“中国智慧”的冶金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陕鼓人正砥砺前行!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