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原料耐材

动力煤期权上市 五大新品种正在路上 商品期权迎新一轮扩容潮

2020-07-01 10:35:00

  除了品种扩容,商品期权市场的成交也在扩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商品期权交易成交量突破3542万手,较去年同期(1369万手)增长逾150%

  动力煤期权合约6月30日如期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线交易,商品期权迎来新一轮扩容潮。

  据此前证监会披露,本轮上市的商品期权包括6个品种,除了动力煤期权,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权合约将于7月6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铝、锌期权合约将于8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

  期权市场广度和深度都将扩容

  中国期权市场从2017年起步,短时间内已上市13个品种,加上即将上市的三大塑料化工期权和铝、锌期权,总品种数已达18个。其中,聚丙烯等三大塑料化工期权,是我国首次在同一产业板块同步上市3个期权工具。

  在监管层不断创新工具,增加市场供给的背景下,目前各交易所都在大力推动期权新品种上市。上期所总经理王凤海近日表示,上期所将加快推动原油期货期权、原油期货ETF等上市工作,不断完善能源产品序列。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阶段郑商所将持续关注品种创新,加强对期权新品种、新工具的供给力度,进一步完善衍生品体系。在衍生品工具不断扩容及优化的基础上,持续丰富和拓展衍生品工具的服务模式。

  “未来会有更多的期权上市,例如其他商品期权、指数期权、股票期权,还会有利率、汇率等期权上市,同时各大交易所还会推出一些新型的期权合约,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比如说可以推出序列合约、短期合约或者以均价为标的的期权合约。”南华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曹扬慧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产品的扩容将增加期权市场的广度,同时,预计相关制度也将有所改进,比如组合保证金、合并行权等制度的推广使用,这将会增加期权市场的深度。未来会有更多的实体企业进入期权市场,我国期权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会更为紧密,期权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上半年商品期权总成交突破3542万手

  除了品种扩容,商品期权市场的成交也在扩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商品期权交易成交量突破3542万手,较去年同期(1369万手)增长逾150%。

  其中,2020年郑商所期权累计成交1154.29万手(单边,下同),较去年同期(443.28万手)增长160.40%。上期所商品期权累计成交322.39万手,成交额为132.43亿元。

  大商所上半年商品期权成交量突破2066万手,成交额为179.68亿元。仅从成交额看,同比2019年(33.49亿元)增长4倍以上。

  数据还显示,最新上市的动力煤期权也运行良好,交投活跃。6月30日,动力煤期权共有ZC009等4个合约月份的104个期权合约上线交易。

  从成交情况看,动力煤期权首日总成交量为12288手,持仓量5339手。其中看涨期权最活跃合约为ZC009C570,成交量为3009手,持仓量1313手,成交额152.77万元。动力煤相关产业企业成交首单花落深圳前海瑞茂通供应链平台服务有限公司。

  期权工具服务实体功能显效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等因素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不少企业纷纷选择通过衍生品市场避险。其中,衍生品市场创设的“口罩期权”“手套期权”“消毒液期权”等场外期权工具,直接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稳定现货供应价格,保障防疫物资生产。

  郑商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商品期权市场运行至今,期权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行业内龙头企业积极探索运用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与期货市场形成有益补充,进一步增强市场流动性;三是期权工具可同时管理Gamma、Vega等波动性风险,为机构客户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四是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通过白糖、棉花期权管理波动率风险,降低对冲成本,有效提升试点规模效益,助力“保险+期货”试点开展。

  在曹扬慧看来,在发挥避险作用时,期权拥有独特优势。“与场外期权相比,场内期权的流动性较好,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并且产业客户通过买入期权进行套保,只需交纳权利金,无需缴纳保证金,面临资金压力小。”曹扬慧说,由于期权策略丰富,产业客户运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方案更为灵活。期权可以在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现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对于动力煤期权,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首席分析师高明宇对记者表示,动力煤期权的推出符合产业客户及投资机构的期待,近年来动力煤价格多呈现区间波动的特点,期权工具的问世有助于投资者把握非线性交易机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