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原料耐材

瑞泰科技:积极整合 科技支撑 绿色发展

2020-11-19 09:5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王庆 通讯员 闫昕 王俊涛 胡建辉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耐材生产大国。目前,在这个高度市场化、民营经济占据比较优势的行业里,在规模、实力和销售收入榜单上,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泰科技)名列前茅。作为一家耐材央企、作为一家积极进取的优势企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瑞泰科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瑞泰科技的创新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让《中国冶金报》记者眼前一亮。

  那么,瑞泰科技是如何加速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呢?

  “靠积极整合加速发展;靠先进的研发实力科学发展;靠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近日,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瑞泰科技常务副总经理、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袁林,言简意赅又内涵丰富地道出了瑞泰科技不断取得成功的“秘笈”。

  据了解,瑞泰科技系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主营耐火材料的上市公司,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耐火材料专业人员为班底组建,其前身为建材院耐火研究所。瑞泰科技承继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在耐火材料方面的全部科技成果,是国内建材耐火材料技术发源地。2012年,瑞泰科技进入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领域,掀开行业整合的序幕,先后收购宜兴市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宜兴瑞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湖南湘钢瑞泰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瑞泰科技与马钢集团合资设立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的强强联合。瑞泰科技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业务收入已占主营收入的60%,产品涵盖从炼铁到炼钢全流程的配套耐火材料。

  瑞泰科技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全面实施“绿色耐材战略”:打造绿色工厂,创建智能工厂,为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研发生产提供卓越的硬件条件;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绿色耐材产品保障;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意识,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绿色耐材总包服务模式。

  构建绿色制造优势集群

  瑞泰科技将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列为战略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智能装备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耐火材料绿色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耐火材料质量及其稳定性,降低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智能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目前,瑞泰科技已经建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瑞泰马钢已建成“节能环保型高温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和钢铁高温材料创新中心”;湘钢瑞泰已建成“湘潭市钢铁冶金用再生耐火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湘潭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已完成滑板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宜兴耐火已建成“江苏省节能环保型冶金用高温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瑞泰科技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优势集群,为生产绿色耐火材料提供了卓越的硬件条件保障。

  为绿色产品注入科技基因

  瑞泰科技一直注重研发的持续投入,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对现有产品加速升级优化,已涌现出一批长寿命、无污染、功能化的绿色新型耐火材料。

  ——瑞泰科技自主研发节能环保型无碳钢包衬砖,产品采用半干法高效成型制造技术,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目前,该产品已在马钢推广使用,有效减少了钢水增碳,明显提升了钢坯质量并减少钢包温降,经济效益显著。该产品已通过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瑞泰科技研发了新型节能环保型RH炉用方镁石-尖晶石材料,实现RH炉配套耐火材料的无铬化。目前,该产品已在宝武、湘钢等推广使用。应用该技术生产的环流管、浸渍管使用寿命达到100次,下部槽槽体砖使用寿命达到300次。该产品已经通过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8年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

  ——瑞泰科技研发转炉滑板新型挡渣技术,提高挡渣的成功率,控制下渣量。该技术挡渣成功率高,挡渣效果明显,有效提高品种钢、特种钢、洁净钢的炼成率。该技术先后在马钢、湘钢、涟钢、西宁特钢等10多家钢厂20多座转炉推广使用,挡渣效果明显。该技术获2015年度湖南省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瑞泰科技自主开发钢包含碳内衬废旧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设计建造含碳废砖再生料生产线,优化再生料加工工艺,生产优质再生镁碳和再生铝镁碳颗粒,并投入到钢包衬砖的生产中再次利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固体废弃物排放。利用该技术生产的再生镁碳砖、再生镁铝碳砖已在马钢、湘钢等推广使用,效果良好。该技术还获得2017年湖南省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推进绿色总包创新实践

  瑞泰科技积极推广绿色耐材服务模式的创新——总包服务。耐火材料总包服务是耐火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也是推进耐火材料整个供应链联合创新的驱动力。随着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和装备的不断升级,对耐火材料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瑞泰科技以总包服务为依托,联合钢铁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质量水平、设计水平、施工水平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双赢。

  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资源和市场也将向优势企业集中。瑞泰科技坚持联合重组的整合模式,持续注重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目前已成为国内耐火材料龙头企业。

  “瑞泰科技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耐火材料品种优化调整,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实施‘绿色耐材战略’,以卓越的硬件条件、长寿绿色的耐火材料产品、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为我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采访临近结束时,瑞泰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袁林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过对瑞泰科技加速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采访,《中国冶金报》记者认为,有以下启示值得探讨和关注:

  启示之一,耐火材料行业要积极适应新形势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快速发展,而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钢铁工业将进一步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步伐。钢铁行业作为耐火材料行业最重要的用户,对耐火材料的品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在耐火材料的技术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耐火材料行业要积极创新发展,积极适应新形势。

  启示之二,加速行业整合、推进科技进步是必由之路

  目前,从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小、散、乱”的格局来看,具备为千万吨级乃至上亿吨级钢铁企业全面供货能力的企业稀少。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优势企业必然会选择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行业内资源,以较短的时间扩张产能、扩大规模,以满足未来钢铁等高温行业的需求。同时,耐火材料行业整合还有助于使现有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加快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启示之三,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是根本途径

  钢铁行业用耐火材料的产品结构优化和调整,对优质、长寿、高效和功能性耐火材料的需求将会稳步上升,这对我国耐火材料行业技术进步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耐火材料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后,优势企业实力增强,科研投入得到相应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迈上新的台阶。耐火材料企业应适应钢铁工业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曦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