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桐
近期,国内钢材市场有这样几个结构性矛盾:铁水日均产量维持高位,与钢铁企业盈利收缩形成矛盾;房地产用钢需求低迷,与制造业细分领域用钢需求回暖形成反差;钢材出口亦延续“以价换量”的阶段性特征。
从供给层面来看,今年前9个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温和下降,但区域减产分化态势加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7349万吨,同比下降4.6%。前9个月,我国粗钢产量累计达到74624.9万吨,同比下降2.9%。从地方数据来看,前9个月,河北以15454.80万吨的粗钢产量位列第一;江苏以9001.85万吨的粗钢产量排在第二位;山东粗钢产量达到5265.25万吨,排在第三位。总体来看,前9个月,大多数地方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其中河北、广西、山东三地产量下降最为明显,减量均超过300万吨;江苏、山西、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天津、陕西等地粗钢减量也在100万吨以上。
笔者认为,前9个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是政策调控、需求分化、行业转型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河北、江苏、山东粗钢产量维持在前三位,但三地粗钢产量均有明显下降。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地区将面临采暖季限产压力,这将对区域钢铁企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或面临比其他地区更大的减产压力。
然而,在钢铁企业盈利承压、下游需求仍偏弱的双重压力下,部分钢铁企业并未收缩生产规模,主动减产意愿不足,反而维持较高生产强度,推动钢材市场形成“高产量、弱盈利”格局。据上海钢联统计,截至10月24日,247家样本钢铁企业铁水日均产量达到239.9万吨,环比减少0.85万吨,同比增长5.54万吨;样本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为84.71%,环比增长0.26%,同比增长2.57%;样本钢铁企业盈利面为47.62%,环比下降10.39%,同比下降17.32%。从近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钢铁企业铁水日均产量处于高位水平。
库存方面,国庆节假期后,生产端快速恢复,受需求释放节奏滞后影响,五大品种钢材库存大幅增长,钢企库存、社会库存均出现增长。从近期数据来看,最新2周钢材库存总量有所下降,但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库存仍大于去年同期。
虽然盈利面承压可能会对部分钢铁企业形成倒逼作用,不排除后续有被动减产的可能,但就近期钢铁企业检修计划来看,市场整体减产力度或有限,供给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笔者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既与部分钢铁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摊薄固定成本的经营策略相关,又反映出在当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钢铁企业减产博弈的复杂性,预计短期内供给端延续高位运行态势。
综合来看,近期,在宏观回暖的刺激下,钢材价格开始小幅反弹。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钢材库存高企,预示着第4季度被动减产概率加大,下一步要重点关注采暖季限产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