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借力智能制造 开启铸造行业转型“宁夏模式”

2019-07-25 09:54:00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过去常被认为是一个创新能力薄弱的省份。而如今的宁夏,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被科技部称为“宁夏现象”并进行推广,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就在这里诞生。作为“宁夏现象”的一个缩影,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享集团)走绿色智能转型之路,通过技术创新步入世界领先行列,创造了中国铸造行业转型发展中的“宁夏模式”。
  7月上旬,笔者跟随“‘走访新宁夏、见证新发展’——长三角主流媒体宁夏行”采访团,走进共享集团进行实地采访,探寻他们“宁夏模式”的奥秘。
  创新研发模式 实现绿色智能转型
  7月的宁夏天气清凉舒爽,笔者跟随采访团乘坐大巴车前往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享集团进行采访。走进共享集团旗下共享装备公司数字化铸造绿色示范车间,记者看到十几台5米多高的铸造3D打印机整齐地摆放在厂房两侧。与其他铸造企业不同,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一辆无人驾驶添料车安静地来回穿梭,几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板前监测着生产情况,整个车间无吊车、无模型、无重体力劳动、无废砂、无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机器内部经过滤后达标排放。
  “我们的3D打印机是自主研发的,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在铸造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共享集团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刘轶对笔者说,“我们在银川建成了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共享装备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综合集成技术水平世界领跑。”
  据了解,共享集团在2012年组建了一支50人的铸造3D打印创新团队,投入3亿元,采用“互联网+项目”研发模式,主攻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技术。该集团研制的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打印效率最大可达500升/小时,砂型打印精度为±0.3毫米,可与各类智能铸造装备柔性化组合,形成智能生产线,并采用远程运维模式。该集团在铸造3D打印领域已申请专利4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使铸件生产由复杂变简单,使生产周期缩短50%,并可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彻底颠覆了以手工为主的多品种小批量砂型铸造生产方式,真正实现了铸造绿色智能转型。
  刘轶向笔者解释道:“互联网+项目”的协同研发模式,即利用互联网收集行业相关信息,学习全球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与全球质量最好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标,提升产品质量;全球采购关键部件,从零部件开始确保产品质量;吸引全球人才、技术等资源为我所用,开展协同研发。”
  技术和质量世界一流 赢得高端客户青睐
  “目前我们已具备生产世界顶级大型铸铁件、铸钢件的能力,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刘轶说。
  据了解,共享集团生产的大型内燃机铸铁件产品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60万千瓦、100万千瓦及超临界、超超临界蒸汽发电机铸铁件和铸钢件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核电铸件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我们80%以上的客户为通用电气、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我们生产的大型燃气轮机铸钢件、铸铁件占世界市场供货量的40%左右,市场占有率世界领先。”刘轶介绍,目前该集团的绿色智能铸造工厂解决方案已经在中钢邢机、新兴铸管等20余家企业中应用。未来,该集团将与钢企在智能制造集成服务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钢企提供全面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目前,共享集团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建工程实验室等11个创新平台,累计授理专利2000余项、授权专利8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8项,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进集体,荣获中国专利银奖、优秀奖共5项。
  共享集团铸造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综合标准化研究项目已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重点项目,他们制订的《铸造数字化工厂通用技术要求》等4项标准,为国内铸造行业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确立了行业标准。截至2018年,共享集团已累计设计、建设10个数字化示范工厂(已建成3座),为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打造云平台 构建铸造产业新生态
  “目前,我们的云平台已有超过3万家用户入驻,交易额超40亿元。”刘轶介绍说。
  据介绍,共享集团已搭建了面向铸造行业和区域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工业云,拓展“智能+”,为铸造行业转型升级赋能。该互联网平台具备创客服务、个性化定制、虚拟制造、协同研发、协同制造、远程运维、供应链管理等功能,可提供全产业链互联网服务,帮助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构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持续为铸造行业提供创新发展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5年,该集团将实现由经营企业向运营平台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推进企业发展向引领行业发展转变,力争在2030年前后,通过共建共享全新的产业生态,支持我国铸造产业加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借力政策支撑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刘轶对笔者表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已经将共享集团研发的铸造3D打印技术列入《宁夏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支持领域。”
  笔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宁夏首次获得两项国家科技创新领域激励措施支持,是该自治区创新驱动工作首次享受国务院激励措施。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建立,宁夏与东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吸引近600名高层次专家,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177项,组建了6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转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100多项,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近年来,宁夏出台“创新驱动3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从2016年的2.712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9.8229亿元。2017年,宁夏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8.94亿元增幅居全国首位;2018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同时,该自治区还建立了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为技术人才“松绑”。据了解,该自治区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布局建设了285个科研平台、105个双创载体,遴选了55名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组建了90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12个“外国专家工作室”、5个“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年均引进国外人才超600人次。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