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倩
“将钢铁行业的OT(运营技术)经验与IT(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经验的数字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新的商务价值。”9月27日,在由中国冶金报社、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19(第五届)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推进大会上,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张世和指出。
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赋能转型升级
张世和表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从内部环境来看,熟练工人退休及招工难、安全生产、能源平衡压力日益增大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外部环境来看,面临着订单要求多样化、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批量定制化等压力。同时,企业还面临环保、产城融合等方面的压力。
“钢铁行业普遍需要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赋能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张世和指出,目前信息化系统对钢铁制造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还不够。ERP(企业资源计划)虽有大量过程数据,但是一级、二级等ERP许多系统数据没有互联,设备更是独立的,无法实现人—机互通。
“钢铁企业要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IT新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5G等,将多年来钢铁行业的OT经验与IT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经验的数字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新的商务价值。”张世和强调。
张世和进一步指出,智能工厂要具备三大技术要素:物联网,实现智能采集;大数据,实现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实现智能控制。他举例说明,美国大河钢厂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其运用全流程智能质量分析系统,自动判定和自动降级,确保每道工序交给下道工序的都是合格品;运用基于大数据AI的数学模型,提高产品品质,使人均产能接近4000吨,实现钢铁生产的高效化、智能化。
人工智能应用在南钢多场景
当前,AI技术在钢铁制造领域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被用于研发、供应链及物流、制造、设备、营销、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
张世和介绍了南钢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他指出,南钢从工艺、设备、能源、研发质量、机器视觉等多个维度进行人工智能应用规划,初步设计包含了全流程智慧质量管控、板坯缺陷预测、图像识别、高炉炉况预测等近20个场景。
南钢QIS全流程智慧质量管控系统实现了冶金全流程的实时工艺参数监控、产品质量追溯分析与异常定位分析、产品质量在线评级与判定、过程质量预测与决策建议和智能管控。
张世和介绍,南钢板坯缺陷预测课题采集高频过程工艺数据,综合运用材料学、AI建模等预测连铸坯表面缺陷,试点推进连铸板坯纵裂纹预测课题。
“在视觉识别技术方面,南钢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张世和举例说,质保书指标书编号的自动识别,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录入,提高了质保书管理的作业效率。他进一步指出,每月产生的数万份质保书、财务票据,如果靠人工录入,工作量大、效率低、周期长,而使用视觉识别技术,质保书可自动关联对应信息,用户还可利用C2M电商平台远程下载打印质保书,发票经识别后可直接进入ERP财务系统等。
此外,南钢还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对高炉风口送料管是否有烧穿或堵塞情况进行预判;开展钢材偏析的图像识别,替代人工进行自动的检化验判断。
对于未来,张世和指出,南钢将结合南钢制造经验与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打造全流程智能化工厂,实现产品、技术、质量三位一体的在线协同。南钢在铁区工序,实现智能配料、智能炼铁;在钢后工序,实现数字研发、智能炼钢、智能轧钢。同时,南钢运用物联网实现数据采集,运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分析预测,运用AI预测控制并进化,运用供应链实现个性供应。
张世和认为,钢铁行业未来工厂是全面数字化工厂,实现供应链协同、生产过程智能化数字化研发、智慧物流、数字化监测、绿色环保、一键销售等。如数字孪生工厂运用3D动画+实时数据,可实现产线实时生产状况、质量设备实时状态、视频实时监控、各种模型实时运行状况、生产实绩实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