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新应用凸显新思维,AI如何赋能智慧交通?

2019-12-03 17:02:00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交通发展愈发日新月异。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多、种类的丰富,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越来越完善,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与实惠,但与此同时,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一定难题。
  眼下,道路拥堵、事故多发、停车困难等便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严峻问题。它们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而且还对商贸货运等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城市经济活动与环境生态饱受破坏。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交通难题引发了各国共同的思考。
  截至目前,各国一致认为,传统互联网思维已经无法解决交通痼疾,现代交通发展的进程必须迈入智能化的新时代,而助推智慧交通发展,则离不开人工智能。那么,借助新应用凸显新思维,AI具体又是如何赋能智慧交通的呢?
  智慧交管
  首先,AI应用对于智慧交通的赋能表现在交通管理领域。
  众所周知,交通管理是助力交通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传统交管以“交警+各种交通设备”的模式为主,对于交通治理虽然体现出一定效果,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交通问题的愈发凸显,这样的交管方式已经渐渐落伍。
  在此背景下,AI的融入从交通秩序管控和交通行为管控两方面,对传统交管带来了有效转型与升级。
  其中,在交通秩序管控方面,AI的融入贯彻了一直以来的疏导思路,但不同的是AI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道路交通状态,借助算法对道路运行效率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红绿灯等信号控制优化配时、交通诱导,使得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阿里云“城市大脑”、滴滴“智慧信号灯”、海信网络“交管云脑”都是该方面应用的常见者。他们利用AI所打造的全新智慧交管系统,不仅有效增强了交通管控的效率、精度和广度,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管理成本的大幅缩减。
  而在交通行为管控方面,AI则是通过与各种前端采集设备相结合,展示自身的独特功效。
  常见的可能是AI摄像头,其所具有的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等功能,对于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抓拍、交通人员的行为监测来说,不仅更清晰、明了,更带有预测性和前瞻性,使得交通管控更上一层楼。
  在近日,澳大利亚便展示了AI摄像头在交通行为管控上的强大功效。其表示,AI摄像头在今年的应用为其发现了近10万名司机驾驶中非法玩手机,从而避免了此类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在未来,澳大利亚还计划部署更多的AI摄像头,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0%。
  智慧出行
  其次,AI应用对于智慧交通的赋能表现在交通出行领域。
  众所周知,人们出行的要求无外乎两点:安全和便捷。近年来,为促进交通出行的更便捷,虽然互联网加持的网约车等新出现方式越来越多,但由此诞生的安全性却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AI带来的智慧出行不仅加速了出行的便捷性,也带来了更多安全性的保护。
  智慧出行,简单来说就是利用AI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相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并利用卫星定位、移动通讯、高性能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城市、道路的实时感知与导航,赋予人们更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比如,阿里“ET城市大脑”便通过与高德地图的融合应用,利用“大数据+地图”获取用户更多出行数据,从而为用户驾乘提供更优质、准确的导航,打通云端与用户端的数据交互,让出行者能享受更多服务,进而打通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脉”。
  此外,百度、腾讯等旗下也都有地图导航服务,它们陆续发布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基于各自的AI和云计算技术,覆盖了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和公共出行三大场景,以内容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为辅助,支撑起来智慧出行的全新发展。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出行主体已经日趋年轻化,以90、00为代表的新一代号称是“拿着手机出行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出行正是未来交通运输的重要趋势,而人工智能则是打造智慧出行的必要手段。
  智慧停车
  最后,AI应用对于智慧交通的赋能表现在交通停车领域。
  现实中,大部分司机的驾驶时间主要浪费在两方面,其一是交通拥堵,其二便是停车位的寻找。停车难,与交通拥堵一样已成为困恼人们出行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如果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近年来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城市已经陆续推出了无感支付停车场或自动停车系统,而这正是AI在停车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
  相比于传统人力寻找车位再手动停车,AI可以第一时间便为驾驶员找到空的停车位,再结合AGV等机器人装备,自动停车实现起来已然不再是梦。同时在取车和结算方面,无感支付形式也让车主无需再像从前一样麻烦,车辆由机器人运来后可直接开走,通过出口时便能自动支付结算,使用起来十分方面。
  据了解,目前在各大商场、机场等车流量较大的场景中,人工智能已经广泛落地。而在今年正式运营的大兴机场停车场中,也采用了智慧停车的新方式与新模式。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智慧停车有望全面普及,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治理的一大有效途径。
 

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