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柳钢“智造”的创新密码

2020-04-02 08:54:00

  本报实习记者 罗熔军

  走进柳钢质量部原料分析室,一条全自动钢铁分析检测线吸引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目光:利用鼓风动能将试样从现场送到化验室,一只机械手自行取样,另一只机械手执行试样制备、定位、光谱仪自动分析、上传化验结果、试样编号自动粘贴等操作,全程仅170秒便可反馈检测结果。
  事实上,不只是质量检测,在柳钢,处处都活跃着智能制造的身影。
  制造“信息化”
  在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看来,最重要的是以智能化带动工业化,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柳钢热火朝天的生产背后,有一个实施数据统一管理、调度、决策的“智能大脑”,那就是柳钢的信息化系统。它将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存储、分析、转化,并最终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工艺流、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互联互通。
  2015年3月,柳钢全面启动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建设;2016年11月实现全线贯通,整合了原有生产孤岛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系统集成和局部大数据应用,打造了生产区域化、工序化、协同化,管理精细化的转型升级智能工厂管控平台。
  为培养提升柳钢智能控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柳钢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大型高炉高性能运行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引入柳钢。中科院院士孙优贤、桂卫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5个高校的教授10人,研究生、博士生等30多人在柳钢建立了智能控制工作站,专注于高炉冶炼专家系统的开发,推进柳钢高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每年创效1亿元以上。
  不仅如此,柳钢还积极策划实施一体化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今年8月30日,柳钢自主设计开发的经销ERP系统上线,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及销售核心业务的串联。
  在加快制造信息化的同时,柳钢积极自主研发柳钢智慧物流云平台。该平台提供运输定位监管、物流管理服务、自动化结算、智能仓储、智慧金融、贸易服务等智慧物流(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的核心系统——北斗物流定位监管系统,已经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认证,并在体系内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2019年,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享受到信息化建设红利的柳钢,已开始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率先在柳钢实现铁路运输线路5G全覆盖。
  操作“无人化”
  2017年3月,柳钢热轧厂迎来一位“新员工”——机器人全自动喷印机。该设备以ABB智能机器人臂为核心,用全自动喷印机替代人工喷印。职工们坐在舒适的空调房里操控生产,机器人臂在卷曲区域操作台前快速抬起、伸出、左旋右转,就完成了对一卷钢的标识数据喷印。整套动作干净利索,用时不到90秒。
  “以前的喷印工作可没有这么轻松。”当班工人说。他们过去要在温度高达600余摄氏度的钢卷旁手工操作。这些曾经最苦最累的岗位,如今已被机器人彻底取代。
  2018年2月,广西首套无人化天车在柳钢冷轧厂正式投入使用,利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智能控制系统。柳钢冷轧厂轧后库的2台行车已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
  2019年3月,广西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化全自动钢铁分析检测线在柳钢投用;8月,我国华南、西南最先进、最智能的机器人——喷码贴标多功能机器人在柳钢投用……这些成果,都带着柳钢科技创新的密码。
  《中国冶金报》(2020年04月02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